2017的大幕即将开启,我们在总结2016的时候发现,在日趋激烈的中国城市竞争中,大家不约而同地将目光瞄准“开放”,以期深度参与国际分工、进一步扩大国际影响。
如何评判这种国际影响力呢?显然,一座城市的发展,不是GDP、人口、房价等几个数字指标就足以囊括的,这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问题。
今天,我们通过谷歌图书语料库,获得一组中国城市在外文书籍中的讨论度,从另一个角度来观察这种“开放”的成效,看一看国际社会对中国城市的关注程度。通过这组数据可以清晰地看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的一些城市或主动或被动地开放,进而形成自己的城市风格,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占得一席之地,比如晚晴时期的广州、民国时期的上海、改革开放之后的深圳和西部大开发之后的成都。
以上为四座中国城市的词频曲线图,我们可以看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关注度变化。
谷歌图书语料库(Google Books Ngram Viewer)是一种基于7种语言、500多万册图书的图书语料库,它可以通过可视化的形式呈现出从1800年开始的200多年间,世界图书中特定的词汇词频的变化。利用这一语料库,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城市在世界图书中提及的情况。
通过这组分析,我们可以窥见近200多年来中国城市开放格局的演变,对于判断和把握未来各城市的发展趋势或有裨益。
广州:晚清时期的“巨星”
广州(Guangzhou+Canton)的词频曲线图
特别说明:Canton为“广州”一词的旧称,在汉语拼音推行之前广泛用于外文中
自汉代以来,中国沿海地区的海上贸易日盛,广州、厦门、宁波等港口城市也成为外国了解与讨论中国难以避开的话题。作为近代中国历史最早的见证之一,广州无疑是这些港口城市中的典型。
观察广州的词频曲线可以看到,它有一个较高的起点,并且相对于其他城市的曲线占有绝对优势。事实上,这种高起点属于近代中国城市开放进程中的特例,这正是因为广州幸免于当时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
1757年,外国商队在中国海域不断北上,迫近紫禁城,乾隆下诏关闭浙、闽、江三地海关,指定广州为唯一的通商口岸。在这一时期,外文书籍对广州的讨论也主要集中在商贸话题上,如对从广州进口到本国贩卖的茶叶、生丝、糖等商品的宣传(商品广告等)。
1840年前后,曲线达到峰值。此时正处于鸦片战争时期,广州的商馆里充斥着各国商人,这在当时中国的其他城市是十分罕见的,也引起了保守的清政府的重视,先后颁布“禁行使夷钱”“防范外夷章程八条”等条规,以收紧广州的开放政策。由于外商的利益受到触动,更多的外文书籍把目光投向了广州。
上海:民国时期的“独秀”
上海(Shanghai)词频曲线图
通过词频曲线图可以看到,在1940年附近,一条曲线的表现非常突出,其所代表的城市正是上海。
1840 年左右,一批中国城市被迫开放,上海正是其中之一。上海的词频曲线图也由此开始。1927年,上海被南京国民政府定为特别市,并制定了著名的“大上海计划”。到1940年前后,上海迎来“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也是在这段时间内,上海曲线首次超过广州。
值得注意的是,此间上海受大量国际关注的原因与晚清时期的广州有相似之处。一方面,上海的经济政策吸引大量外商,开放氛围良好;另一方面,大量上海本地民族企业兴起,政府采取了一些保护政策。保护主义与对外开放的“博弈”,引发大量外文书籍的讨论。
深圳:改革开放的“标杆”
深圳(Shenzhen)词频曲线图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新中国的对外开放开启了新的篇章,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 ”的全面对外开放格局逐渐形成,从东部沿海向全国范围的中国城市开放进程逐步铺开。
1980年,新中国首个经济特区——深圳经济特区获批,这一突破性的举动引发了大量外文书籍的讨论,而经济特区在短时间内所取得突破性进展和巨大成就更使这一讨论度保持了稳定上升的态势。
到1990年左右,深圳的词频曲线迎来第二次明显上升,这与那场著名的“南方谈话”密不可分。此后,深圳经济实现“第二次腾飞”,它在外文书籍当中的受关注程度也自此维持平稳态势。
成都:内陆新兴的“高地”
成都(Chengdu)词频曲线图
与广州、上海、深圳不同的是,成都深居内陆,“蜀道难 ”曾深入人心,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成都似乎很难与“开放”联系起来。但事实上,成都自古商埠繁荣,作为“南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一度出现“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景。
得益于传承千年的商贸“基因”,改革开放后的成都加大了对外贸易往来,经济的开放让成都受到更多国际视野的关注。从曲线图可以看出,从1978年左右开始,外文书籍对于成都的讨论呈稳定增长之势。
上图为从1978年开始,“成都(Chengdu)”、“苏州(Suzhou+Soochow)”、“厦门(Xiamen+Amoy)”、“武汉(Wuhan)”词频曲线图。
如果将苏州、厦门与武汉这些早期开放城市的曲线与成都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成都的曲线先后与他们发生了交汇并实现超越。
回顾历史,自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后,西部城市愈发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作为西部地区的主要城市之一,成都近年来不断强化互联互通,对外通道建设有了实质性飞跃,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推进,成都站到了向西开放的最前沿。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9月,成都吹响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号角,其中一项重要任务便是加快建设西部对外交往中心。截至目前,已有16个国家在成都设立领事机构,落户的世界500强企业达278家,其国际(地区)航线数量逼近100条。无疑,通达全球的航线网络将助力成都国际交往度和合作紧密度的提升。从曲线也可以看出,随着成都的发展,其国际关注度越发提升,国际影响力更是蒸蒸日上。
上图为“深圳(Shenzhen)”、“天津(Tianjin+Tientsin)”词频曲线图。
如果将深圳与天津的词频曲线进行对比,也可以看到它们在2006年左右发生了交叉。从这些曲线的对比中不难看出,无论是深圳还是成都,这些“后起之秀”在国家政策的哺育下,找准发力点,其受国际关注的程度已经出现了赶超早期开放城市的趋势。
结语》》
通过这组直观的曲线对比,我们可以看到,200多年来,从闭关锁国到改革开放,从沿海到内陆,中国城市开放格局的演变清晰可见。按照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进程,一批原本不为国际所熟知的中国城市先后崛起,成为现代化都市和经济发达城市,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支撑;而早期开放的中国城市也在不断探索新的开放模式,进一步巩固在世界城市格局中的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一个城市如果能在中外经济交流中占据枢纽地位,其也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获得广泛关注,提升国际影响力。对于更多期待崛起的城市来说,“开放”也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之一。
(部分内容引自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财经传媒专业学生侯忻妤、杨洋、叶霄麒、蔡泽彬发布在微信公众号“数据火锅”中的文章《读数|四城记:北上广深四城国际关注史大PK》)
原标题:通过一组曲线 看中国城市谁更吸引全球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