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西郊河将变“水岸公园” “宜居水岸”工程让成都更美丽

2016-12-30 08:24   来源: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   编辑: 董乐   责任编辑: 马兰

潺潺流水,乔木森森,仿佛走进了水岸公园

潺潺流水清澈无味,河边草地上乔木森森、鲜花簇簇,走到这里,仿佛走进了一个水岸公园——这是记者昨天在位于通惠门附近的西郊河改造工程样板段感受到的。据悉,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我市从今年9月启动中心城区“宜居水岸”工程,将分期整治现状水域的主河道、支流河渠,通过城市修补、生态修复的手段,构建“六河、百渠、十湖、八湿地”的水网体系,打造“两江抱城、宜居水岸”的美丽成都。

意义

综合提升水网体系 让成都更“绿色”

为什么要实施“宜居水岸”工程?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成都市委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的实施意见》,对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等重要工作作出部署。综合提升水网体系是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抓手。实施“宜居水岸”工程,是全面落实中央“五大发展理念”,是我市顺应城市发展规律、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回应市民热切期盼的重大民生工程,对传承和繁荣城市文化、保护和优化城市生态、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具有重大意义,是加快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国家中心城市、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及幸福宜居城市的重大举措。

而前期调查显示,由于多年来中心城区中小河道未进行系统性改造,存在诸多问题需大力解决。不少河道存在三不通问题——首先是水系不通,河道不贯通、水面被遮盖、局部断流;其次是道路不通,很多滨河道路未完全贯通;还有绿化不通,不少滨河绿化未完全连通。针对这些问题的中心城区“宜居水岸”工程,将按三年分期整治现状水域的主河道、支流沟渠共计82条。项目实施将按照城市规划结构,注意提炼成都历史文化精髓,用清水和绿地串联起千年古都的深厚文化。同时,借鉴国内外治水典范城市的成功经验,立足成都实际,顺应城市发展规律,把国家中心城市的现代音符和成都深厚的历史文化相整合,为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建设提供参考样本和可复制的经验。

首个

西郊河示范工程 预计明年年底完成主体工程

目前已经启动的“宜居水岸”工程市级示范项目包含西郊河综合改造示范工程(槐树街—二环路西一段,全长7.4公里)及府河段(全长约8.9公里)。示范段项目将以“治水”“三通”“生态河道”为基本功能目标,以凸显成都古城格局和历史文化为索引,引入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等设计理念和建筑工业化现代建造方式,通过BIM技术、城市修补、生态修复等手段,着力打造“两江抱城、宜居水岸”的美丽成都。

西郊河综合改造示范工程自公示后,已通过电话、邮件、留言等形式累计收集市民针对公示方案的咨询意见及优化建议100余条,其中对于水质水量、绿化景观、配套设施完善、景观亲民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例如有市民提出在沿河两岸的植物一定要具有多样性;有市民建议要多建绿地,游园,方便老百姓的日常休闲活动,以及步行、骑行等健身活动。“这些意见我们都会从工程前期就加入到设计方案中直至最后呈现。还有关于夜间照明和行人安全问题,我们会根据沿线各段不同的文化内涵及景观主题采用多样性的景观照明,同时结合监控等配套设施保障行人安全。”业主单位城投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昨天记者在已经完成的西郊河样板段看到,其改造主要还是在“宜居水岸”工程整体原则下进行的。与过去相比,样板段河道贯通了,解决了断流问题;道路也打通了,沿河两侧通道完全实现连通;绿化也实现了连续,滨河绿化成为了一个整体。走到这里,清水潺潺,鲜花点缀,乔木下面的草地如绿毯一般,仿佛走进了一个环境靓丽的水岸公园。记者从现场了解到,西郊河综合改造示范工程不对沿河两岸建筑物进行拆迁,仅对河道两侧规划绿带控制线内实施整体提升改造,对部分老旧建筑立面进行提升。施工期间周边主要交通道路基本不受影响。该项目预计2017年年底完成主体工程,2018年6月底全面完工。

手法

实现“三水共治”和水清岸美 提高全民知晓度和参与度

就全市而言,将如何实施“宜居水岸”工程?“工程的实施将进一步在水环境治理上下功夫,按照生产、生活、生态用水‘三水共治’思路进行。”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首先是通过再生水利用、区域调水等综合手段提升景观环境用水水量,营造水流不息的西蜀水乡。同时进一步在水生态格局上下功夫,改造硬质河底、清理基底、新建截污管道工程,消除黑臭水体。在满足河道防洪安全的前提下,结合用地情况与可利用空间,对沿岸硬质驳岸进行生态化改造。此外还要改造防洪标准未达标河段;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增强水系调蓄能力,减少地表径流;进行排水管网提标改造,管线设计标准达到3-5年重现期;进一步在水文化彰显上下功夫,按照“一廊、三段、多节点”的规划结构,通过岸线、通道、绿化“三通”,用清水和绿地串联起千年古都的水岸文化,形成一条水城相融的历史文化展廊。

“在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我们将坚持‘以人为本、顺应民意’的群众工作理念,采用多种方式广泛征集市民的意见建议,进一步激发广大群众关注民生工程的热情,提高全市人民对宜居水岸工程的知晓度和参与度。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将征集到的意见建议进行专业分类、消化升华,并结合实际运用。”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工程建设将采用分段、分幅、滚动施工及建筑工业化施工方式,尽量减少对周边交通和居民生活影响,使“宜居水岸”项目真正成为惠民生、顺民意、接地气、受欢迎的“民心工程”。本报记者 袁弘 文/图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