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最后一天,成都人刚刚开始享受元旦假期,或许已经在憧憬着距离不远的鸡年春节。而许多在这个城市生活的外国朋友们则才刚过完了圣诞节,正准备开始全新的一年。
以下七位外国帅哥,从事的职业和兴趣爱好各不相同,但都配得上一个“文艺”的标签,他们因为不同的机缘和梦想来到成都,在这个包容、富有活力的城市里,寻找到了不同的新乐趣。
Jasper James
知名摄影师 成都的人文魅力给我灵感
早年为杂志和唱片公司拍照,曾拍摄过知名乐队“Massive Attack”与裘德·洛、拉塞尔·克劳和赛缪尔·杰克逊等著名影星。过去十年,他先后定居纽约、伦敦、北京,其城市系列作品《City Silhouettes》(城市轮廓)通过多重曝光的表现手法,将各式各样的人与城市投影在一起,渲染不一样的城市语境。
2013年,Jasper James从北京来到成都,为英国航空杂志《Highlife》进行一组有关自行车文化的拍摄。短暂停留期间,他感受到了成都的活力和有趣,爱上了成都的公园,对成都的茶馆念念不忘。
《City Silhouettes》是Jasper最为人所熟知的摄影作品系列。密集的楼群与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通过让胶片二次曝光,若隐若现地融合在一起。“大城市真是很奇妙,那么多人,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故事、希望、梦想,但是我们能够相互联系,其实也就是那么一小部分,绝大多数都是陌客。”Jasper希望以这样直接的拍摄方式,表现城市与人“对抗/相生”的矛盾关系。
Jasper说,由于工作的原因,他的生活状态总是“在路上”。“这一周我可能在中国上海,下一我可能就在美国旧金山,在哪里生活并没有限制我的工作。我来了成都两次,停留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非常愉快,这个城市的人文和魅力给了我很多灵感,有机会我一定会再来成都。”
Antoine Galichet
“斜杠青年”
这城市的光线很“狡猾”
Antoine是个典型的“斜杠青年”(“斜杠青年”的意思是有多种职业技能与爱好的人)——他身兼老师、乐队吉他手、设计师和健身爱好者等职业和爱好,却唯独不太热衷社交。
作为一个“外来客”,和许多外国朋友一样,Antoine很注重用影像记录自己的异国生活。他平时喜欢在成都的大街小巷间“游窜”,或是选择一个街景,在你来我往中,耐心等待一帧美丽画面。
2009年他第一次来成都,2010年,他便与同为摄影师的父亲在法国出版了摄影集,名字就叫——《成都》。
Antoine的电脑桌面是一位中国女画家的水墨画,远有流瀑,近有宽河,山石相映照,画风细腻,风格颇为当代。他高中时去过日本,“日本有很多花园,很多树,人为修整却非常自然。”这幅中国水墨画的安宁意境让他想起了日本的禅意花园,这种“静水流深”的感觉,也是Antoine街头拍摄的内核。
“好的光线,不是艳阳天,也不能太灰暗。”在街上,Antoine通过自己的手来判断光线、选定方向,“如果手上的光看上去是好的,来的人也会拍得好看。”话虽如此,好的街头照片,依然需要恰到好处的偶然。他说:“成都比其他城市更‘狡猾’——好光线可遇不可求,但有趣与矛盾的事物总是在同一个环境共存,富贵与平凡、现代与传统、优雅与过时、新与旧……都是活生生的趣味。”
Justin Andrews
长跑健将
我去了四姑娘山越野跑
32岁的Justin来自美国威斯康星州。他14岁便开始参加短跑训练,23岁时第一次参加马拉松比赛,迄今已跑过六次全马(全程马拉松),最好成绩为2小时37分钟。他还跑过六次50公里越野赛,以及一些公里数不等的长跑比赛。在没有备赛的情况下,他也坚持每天跑15公里。
2007秋天,23岁的Justin第一次参加马拉松赛,在有着“全美最好”美誉的芝加哥马拉松赛道上跑了30公里后,他的大腿开始抽筋,只能以快走完成剩下的公里数。即便如此,新手Justin的成绩也不赖:2小时58分。他说:“比我的目标多了28分钟。”
2013年,Justin来到成都学习中文。那一年,马拉松比赛在中国如火如荼地开展,全年共有52场比赛,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选手们踊跃参赛。那一年的微信朋友圈刷屏中,除了自拍、晒娃、秀恩爱,也出现越来越多晒跑步公里数的。进入“全民热跑”时代,越来越多的跑者踌躇满志地准备参加半程、全程马拉松,以及公里数不等的越野跑比赛。
来到成都后的这两年,Justin明显感到成都的跑步氛围越来越好了。2015年4月18日,Justin生日这天,他参加了“2015成都·都江堰双遗马拉松”比赛。11月,他又参加了四姑娘山60公里越野跑,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成都周边丰富的地形地貌和良好的自然生态,是非常适合越野跑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