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陈丹青在蓉开讲:这是一个传播的时代

2017-01-06 07:14   来源: 华西都市报   编辑: 唐欢   责任编辑: 马兰

2017年1月3日,陈丹青来成都宣讲。

2016年,网络视频节目,风生水起。陈丹青应资深出版人刘瑞琳女士邀请,开了一档互联网节目《局部》,出镜主讲他认为好的美术作品。对着镜头的陈丹青,从一开始自嘲“念稿子”到渐入佳境。一集分析一幅画。点击率和口碑都很不俗。陈丹青以前曾多次犀利点评美术高等教育的种种毛病,这一次,似乎要将他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当教授的五年时光,用一种新的形式追回来。

2017年1月3日,陈丹青在成都言几又书店做了一场分享会。从机场到市中心的路上,陈丹青感到“如真似幻”,“1976年的成都,大街好像只有几条。满街有很多卖泡菜坛子,坛子上有图案,我还买了一个。40年过去了,成都完全变样了,干净,高度现代化,同时也保留了一些应该保留的东西。听说太古里有很多美女,我今天还特意去走了一圈。”

陈丹青对成都有格外的情愫,跟他的回忆有关。1976年,从成都飞往拉萨的航班,一周只有三次。陈丹青在成都等了三天,才等到一班夜航飞机。那一次高原之旅,让他有了一张自己的艺术创作。1980年,陈丹青再次从成都飞往拉萨,完成他的毕业创作《西藏组画》。这批创作被称为中国当代美术史的里程碑之作。陈丹青也从此在艺坛名声大噪。从这个意义上说,成都也算是他的福地。他说,虽然近些年到四川次数较少,“但我有很多四川朋友,很多都是毕业川美的画家,几十年的老朋友。”

审美

不是教出来的会“看”,就会了解

幽暗空旷画室内,一张小圆桌边,陈丹青手捧一书在灯下翻看。画室内的灯光渐渐亮起,照亮了室内的一幅幅画作。在巴赫G大调第1号无伴奏大提琴乐声中,陈丹青慢悠悠开讲“中国山水画的发端啊,比欧洲人所谓风景画早了上千年……”

陈丹青第一集从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说到同样给皇帝画画魏拉士开兹;第二集从《死亡的胜利》聊到中国北魏的壁画。在《千里江山图》中,他提到许多次孩子气、元气淋漓、18岁的成就。他认为,年轻人有活力,但不是元气、朝气。世界上动人的生猛的画,并不是白胡子老头弄出来的,多数是年轻人、小孩子弄的。

“十八岁干的事,多半其实是不自知的,他好也好在不自知。照西洋人的说法,那是上帝让他干了这件事情”。他将蒋兆和的抗战题材《流民图》,被人遗忘,“我们伟大的绘画传统是千里江山,不是死亡。蒋兆和一辈子没有画过壮丽河山,他喜欢画人,特别喜欢画可怜的受苦人。孟德斯鸠说过一句话,人在苦难中才更像一个人。上个世纪我认为,中国最伟大的人道主义画家,也是最杰出的人物画家,就是蒋兆和先生。”

就这样,一集一个名画,一集一个新鲜的观点。陈丹青讲了16集,16幅画。这些画未必那么有名,不是蒙娜丽莎那种大家都知道、也被分析得很透的画。而是很少在教科书上被讲,但是非常重要的画。陈丹青的视角又很独特,语言表达能力又强,所以会很有见识,引人入胜,对喜欢文艺的求知青年,很有吸引力。

陈丹青说,他做这个节目,不是带领观众学习了解绘画知识的,而是想引导大家对艺术更感兴趣,更知道怎么样感兴趣,“我一般不直接谈这幅画。而是找一个角度,让人对这幅画背后的故事,时代,有一些感知。艺术史资料,网上都有啊,某某画家哪年生、哪年死,画了些什么……那是档案,记那些干什么?“审美”不是教出来的。“看”就是了解,会“看”,就会了解。你去看看婴儿的眼睛,他什么都不知道,可是拼命盯着一切看。”

听众

是对艺术好奇的一般人 高端跑车客户不是我的听众

2015年6月16日,陈丹青的《局部》第一集与观众见面。在各种娱乐综艺节目盛行的环境之下,这档被陈丹青自嘲为“念稿子”的文化类脱口秀,收获的是超出节目组及陈丹青自己预期的火爆点击率。节目上线10小时,点击量超过100万次。这个点击量已属非常难得,超过了《晓说》上线时的数据,甚至比诸多娱乐明星节目还高。

一般明星学者面对大众讲课,总会被学院内学者挑错。陈丹青对此很谨慎,“美术专家会对这个节目有意见,学者是知识警察,喜欢纠错,我的谈论充满红绿灯。艺术就是犯错、试错,好的艺术根本就是闯祸。我可没想到美术界,我假定的观众是所有对绘画好奇的人,不管是谁。我试着让你知道,世界上除了名画,还有许许多多有意思的画,如果大家说,是啊,是很有趣,我就很高兴。但其中牵涉的知识、观点,千万不要当真,不过是“有此一说”。”

对于这些节目,陈丹青说,“其实我很忐忑。每做完一集,我都不知道下一集要说什么。每一次的选题,观点,都是我苦苦寻找得到的。”就这样,陈丹青说,自己“像做梦一样”做完了第一季16集。

有年轻人跟他说,点击率很高,他有点不自信,“真的吗?”他说,自己有清晰的自我认知,“我不是美术史专家,我不是讲给艺术家听的,我是讲给那些不从事艺术但对艺术好奇的一般人听的。”有高端跑车品牌跑来谈合作赞助,愿意出200万,但最后被品牌车的总裁否决,陈丹青笑着说,“那个总裁是明智的。看我的节目的听众,的确不是高端跑车的目标客户。”

现在

不是只读小说的时代

而是一个影像时代

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型画家,陈丹青对传媒有很深的思考。早在2003年,陈丹青曾和著名小说家王安忆围绕着影视与小说,进行了一场深入的对话,对谈文字稿长达五万余字,曾连载于《上海文学》,两人观点都非常深刻,具有启发性。在对谈中,两人都显示出对观看国产电视连续剧的“狂热”。

如今,陈丹青透露很爱看美剧。在他看来,美剧有两个功能,“第一,美剧相当于21世纪的长篇小说。第二,美剧已经超越了电影。”民谣歌手鲍勃迪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让陈丹青陷入思考,“为什么颁给迪伦?我不太知道背后的因素。但我认为,这是一个信号:文学的媒介正在发生变化。”

现在做网络视频节目,陈丹青又谈到他对艺术与传播平台的看法。“在一定程度上,艺术史就是传播史。人类最早的艺术,就是传播、传递实际信息的功能。人类对故事有永恒的好奇心。只是讲故事的媒介,一直在发生变化。从说书人到小说,再到电影,电视剧,再到现在的网络视频。这是一个必须承认的大趋势。文字意义上的文学,当然不会消失。因为用文字写作、阅读的快感,不会被影像完全替代。但是不可否认,影像的发展,确实导致文字意义上的文学读者,变少了。现在已经不是大众都读小说的时代,而是一个影像时代。”他说:“如果我是今天的年轻人,我也很可能不看书,这是媒介的问题,任何一个新的媒介起来,老的媒介就会衰落。”

原标题:陈丹青:这是一个传播的时代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