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师傅自从办理了精准扶贫医疗救助证以后,看病不用发愁了。
资阳市中和镇明月村的刘师傅,在村里的果园打工,一天能挣50-70元钱。
2月8日,资阳市雁江区明月村阳光明媚,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走进村民刘利全家时,他和爱人在院子里晒太阳。
2016年,明月村刚刚摘掉“贫困村”的帽子,但“健康扶贫”的好政策延续下来了。刘利全手中的“绿本本”——雁江区精准扶贫医疗救助证,是他因病致贫的另一张“身份证”。“有了它,住院只用掏一两元钱,小病不用扛,大病不用拖了。”
刘利全是雁江区2万多因病致贫农村人口之一,2016年实现了看病就医“微支付”。2017年1月起,雁江区像刘利全这一类人群看病住院,进一步实现了“零支付”。
以前生病睡一觉
现在不舒服就往医院跑
刘利全是雁江区明月村6组的贫困户,虽然明月村2016年脱贫了,但截至目前,他仍是该村0-3%区间内的少数贫困人口。
“我患有高血压、腰椎间盘突出。”50多岁的刘利全说,因为是慢性疾病,以前犯病时,他连村卫生室都不敢去,“就睡一觉,感觉缓解了就继续干活。”
2016年,刘利全拿到了“绿本本”,但没有给予重视。直到村里一位患重病的村民出院归来,告诉他自己住了10多天院才花2元钱时,刘利全才发现这个“绿本本”很重要。之后,他多次去村卫生室拿药,“每次都没超过10元钱。”
有了长期医药保障,刘利全的病大半年没有再犯。“现在身体一有不舒服,我就往卫生室跑。”刘利全说,身体好了以后,他在村里的果园里打工,一天能挣50-70元。
明月村卫生室医生李国武告诉记者,村卫生室新建起来,医生也实行规范化管理,近两年来,就诊村民人数不断增多,一个月接诊患者可达400余人次。
看病就医微支付
自费100元人均只掏2元
“刘利全的‘绿本本’可以用到2020年。”雁江区卫计局扶贫办主任张明甫说,2020年以后,根据动态信息情况,刘利全如果脱贫,精准扶贫医疗救助证就会被收回。
张明甫脑海中,准确地牢记着两个数据:2016年,雁江区贫困人口37797人,因病致贫22268人。为了2万多需要就医的贫困人口,雁江区卫计局推出了“健康扶贫”措施,雁江区政府为之匹配了1000万元“健康扶贫”专项基金。
2016年3月,雁江区“健康扶贫”全面启动,刘利全这样的村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住院自费部分,报销比例达到了95%以上,门诊自费部分报销也达到90%以上。
2016年10月,雁江区这项“健康扶贫”政策覆盖面更加广泛,“大病、特病农村居民也被纳入,不再管是不是农村贫困人口。”张明甫说,2016年结束,雁江区卫计局统计发现,全区农村贫困人口住院、门诊自费平均费用仅为1.61%,“自费如果要掏100元,实际掏了不到2元。”
预计到2020年
全省贫困人口重大疾病住院“零支付”
“2017年初,我们动态摸底因病致贫人口还有1万多人。”雁江区卫计局副局长陈健说,1月23日,民政部发布脱贫攻坚中的统计和基层调研数据显示,因病致贫占现在农村贫困人口的40%左右。“我们的措施就是降低因病返贫的发生率。”
陈健说,贫困人口就医后,面临医保、低保等多种报销,现在又增加了“健康扶贫”报销,“很多人要被搞得晕头转向,于是我们推出一站式报销,跑一次就全部报销完毕。”
“2017年,我们正着手将‘一站式’报销进一步前移,病人出院在护士站就可以报销。”陈健说,这一举措目前国内尚无可借鉴经验,“没有成型的模板,我们准备自行探路。”
2016年,雁江区的“健康扶贫”微支付措施得以在全市推广,2017年1月1日起,贫困人口住院已经实现“零支付”。“护士站‘一站式’报销,将来一定也值得推广。”陈健信心满满。
“群众看得起病固然可喜,但我们更愿意看到他们能自我预防一些常见疾病。”陈健说,2017年,雁江区卫计局还在贫困村卫生室、乡镇中心医院等醒目位置,设置视频广告机,用视频的形式播放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其他村则通过广播的形式,每天进行播放,“打破了部分人群的阅读障碍,能够快速有效接收,这些措施往往比治疗效果更好。”
省卫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雁江区在省内创新实现贫困村民住院“微支付”或者“零支付”,走在全省前列。在全省范围内,省政府均匹配有“卫生扶贫”专项基金,各地结合自身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落到实处,“预计到2020年,全省贫困人口因重大疾病住院,均可以实现零支付。”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冉梅 田雪皎 摄影 张磊
原标题:政府匹配专项基金 贫困村民住院实现“零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