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四川全面深化改革三年来 百姓增添获得感幸福感

2017-02-14 07:36   来源: 四川日报   编辑: 唐欢   责任编辑: 马兰

以改革之手,拓发展之路,谋百姓之福。

我省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三年来,民生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举措取得突破,推进考试招生等逾20项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推进环保改革,完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文化、医疗卫生、教育、生态文明、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的一项项惠民新政,亮点频现,为百姓带来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民生领域改革顺利推进,必将为继续深化改革增添新动力,开启灿烂新篇章。

文化

2014年10月

出台《四川省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专项方案》

2015年10月

出台《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

2016年3月

组成非遗立法调研组,展开非遗立法调研

2016年4月

制定“振兴川剧”等扶持地方戏曲发展的政策措施

2016年11月

出台《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省歌”转企

体制改革激发创作活力

【改革故事】

今年春节刚过,四川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省歌”)创作团队又忙开了。继原创舞剧《家》成为2015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之后,这部剧将于3月参加全国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

1953年成立的省歌原为差额拨款事业单位,2009年成为全省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试点单位,2010年完成转企改制。原本衣食无忧、如今却要自己到市场找饭吃。省歌从刚开始的委屈,到无奈接受现实,最终调整心态积极改革。董事长杨泽平表示,转企改制激发了创作活力。无论是“攀高峰”还是“惠民生”,都取得了看得见的效果。

“我们的舞剧《家》,见得专家,也有观众!”杨泽平说。转企改制后,省歌首先面临的就是自负盈亏,每分钱都得用在刀刃上。国有院团究竟怎么改?省歌摸索出一套适应市场化运作的艺术生产机制。突出巴蜀文化民族歌舞优势,在创作艺术精品的同时强化市场营销,延伸演艺产业链,增加内生发展动力。

2015年,舞剧《家》上马。1200多万元的投资值不值?从选择剧本、故事结构到后期舞蹈编排、舞美服装等各个环节,都邀请了省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参与论证。为了再现原著的时代背景和巴蜀特色文化,主创团队还到双流老茶馆等地采风,寻求创作灵感。这部精雕细琢的作品出炉后,不仅成为省直院团唯一一个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项目,在各地进行惠民演出时,更是获得观众好评,“最低60元的门票就能看一部名著改编的舞剧,太实惠了!”

省歌旗下聘用人员151人,每年仅人员工资和各种运营成本就在1200万元左右。没了财政拨款,大家要吃饭只有找市场要,而薪酬改革中把岗位价值与业绩贡献挂钩的举措,极大增强了员工积极性。

在文旅融合大背景下,省歌利用自身优势主动出击,与地方合作打造文旅演出项目。最近几年,先后与阆中、广元等合作旅游演出项目,深受当地欢迎。仅去年一年,便创作了《蜀歌蜀嫁》《川商梦·故乡情》等5台专题演出剧目,既丰富了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塑造了地方旅游文化品牌,也为省歌挣回了1119万元的演出收入。

【改革亮点】

文化管理体制科学高效;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分类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覆盖城乡;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开放有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推陈出新;文化走出去全球化战略。

原标题:深改三年 百姓增添获得感幸福感

上一页 1 2345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