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扶贫:政府兜底用“金融杠杆”撬动产业发展
在一年之内由贫困户变身董事长,唐国强做梦都没想过。
在西充县、蓬溪县和嘉陵区三县交界之地,以“积德行善”而得名的积善乡虽地处偏远,但老百姓的日子有了盼头。
一双手,推着手推车,不停地给肉牛加料添草。一排新建的圈舍,蓝色的彩钢瓦叠映着唐国强满是憧憬的笑脸。
作为天宝宫村的第一个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的牛长势良好,唐国强正在给牛添食料。
“当时坐了100多桌,杀了6头牛一下午就卖完了!”不善言辞的唐国强谈起春节前乡里举办的黄牛美食节,难抑激动的心情。如今的唐国强,不但有固定工资,而且有10%的效益工资及股金分工,仅2016年下半年,唐国强收入3.7万元。
“我们在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后采取‘村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整合党建扶贫专项资金、南充市农商银行嘉陵支行的帮扶资金、86户贫困户的产业发展周转金以及金融扶贫小额信贷等资金,共筹集资金70多万元,创办了国强养牛合作社。”积善乡乡长任俊介绍说,建立国强养牛专业合作社只是第一步,为了更加接近和了解市场,我们乡里搞了第一届黄牛美食节,邀请各界人士参与,初步让积善黄牛肉在南充市范围内打响了名气。接下来我们还要养牛的上下产业链着手,利用自身条件种植牧草和完善销售环节,逐步把积善建设成为嘉陵乃至全市黄牛产业养殖、加工、销售中心。
“积善黄牛”带火一个乡,折射出产业扶贫的重要性。
“除了国强养牛专业合作社外,村里还以股份制的形式组建了茂彦养猪专业合作社、天宝宫村蔬菜专业合作社。”天宝宫村第一书记秦斌介绍说,为了积极鼓励贫困户入股,南充市农商行还发放了金融扶贫贷款160万元。通过资金或土地经营权入股、保底分红、入园务工、贫困户返租等办法,建立不同方式的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户与带动主体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更多地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增值收益。
不仅如此,积善乡还率先将养殖的牛全部纳入保险。造成损失,由保险公司赔付,让贫困农户发展经济更有“底气”。
观念引导:拒绝“等靠要”,用新的理念冲击老思想
从当初乡下的贫困小子,到如今的身家千万,梦想正在照进蒋成贵的现实。
1988年,17岁的蒋成贵到深圳务工,28年后,他回到蒋氏祠村开始了他的返乡创业梦。从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始,投入数百万租地建棚,购置现代化的耕种设备,聘请规模庞大的专家团队,种植的蔬菜远销北京,蒋成贵的“大手笔”给蒋氏祠村这个贫困村带来了新的冲击。他成为村里种植蔬菜最高端的人。
“眼光变了,天地就大了。”蒋成贵的妻子说。
眼下,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嘉陵区如何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确保如期完成目标?如何做到全区20620户贫困户、65934个贫困人口全聚焦?
“扶贫不是发钱,脱贫不养懒汉”,“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在嘉陵区的乡村公路上,类似这样接地气的的标语有不少。
“脱贫攻坚,最重要的是通过外在力量让贫困群众的心热起来,真正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一立镇党委书记吴鹏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把“要我富”变成“我要富”,把“帮我富”变成“我能富”。
跑山鸡作为一立镇的一张名片,不少村都建起了专业合作社。
“站起来、赶上来、走得远,必须抛弃‘等靠要’思想”,在积善乡党委书记夏熙闻看来,在脱贫攻占这场战役中必须要把国家所有的基准扶贫政策用好用活,要大起胆子用。
“在脱贫攻坚中,要带着感情、凭着良心,站在更高更远的角度思考谋划,尤其要围绕‘政策落地、难点突破、改革探索‘各炒一盘菜,共做一桌席’的思路,整合资源和力量,打出脱贫攻坚‘组合拳’。嘉陵区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局长杜如先说。
人勤春来早,奋蹄赶秋实。嘉陵区委、区政府始终心系脱贫攻坚这根弦。
原标题:四川脱贫春季攻坚:南充嘉陵区吹响集结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