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三年“三问”为什么又是成都商报?

2017-03-05 07:44   来源: 成都商报   编辑: 董乐   责任编辑: 马兰

“首问”背后

是对中国法治进程的长久关注

是对新闻内容生产的旷日坚持

更是媒体影响力日益增长的体现

这并非成都商报在全国人大新闻发布会上首次提问傅莹,屡获提问机会背后,是成都商报连续10余年参加全国“两会”报道积累的丰富经验和影响力。早在2015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成都商报记者韩利就环境治理问题向大会发言人傅莹提问,得到了傅莹长达6分钟的详细解答,并说出了“新环保法被称之为‘史上最严环保法’,是‘有牙齿’的环保法”的金句;2016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财政部部长楼继伟的记者会上,成都商报成为在场9家获得提问的媒体之一。那一次,成都商报关注的是“养老”问题中的“长期护理险制度”。

在全国两会的记者圈里至今仍流传着成都商报“拦部姐”赵倩的采访故事。而走进中南海、曾连续两年采访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向东的报道也成为政府工作报告解读的范例。

毫无疑问,这和成都商报近年来在转型过程中所构建的巨大影响力有关。在传统媒体影响力逐渐被其它媒体蚕食的今天,这种影响力如何来的?即使在纸媒转型最困难的时期,成都商报也没有放弃对优质内容的追求,没有像一些媒体一样为了尽快节省成本而放弃调查新闻、深度新闻、新闻评论,并且保留住了最核心的内容生产团队。

经过多年的困惑与纠结,传媒界现在也逐渐形成共识:优质原创内容很稀缺,会越来越值钱。成都商报的坚持也在收获成果,比如,成都传媒集团投资6000万元、以成都商报原新闻中心以及评论部人员为主打造的《红星新闻》,刚一推出就初具影响力。 成都传媒集团两会特别报道组记者 王垚 李彦琴

原标题:三年“三问”为什么又是成都商报?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