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优秀记者编辑  »  正文

成都商报要闻部记者王垚:凿窗者 让阳光照进人心

2016-11-08 10:35   来源: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   编辑: 申海娟   责任编辑: 史建婷

成都商报要闻部记者王垚,便是善于挖掘普通人灵魂之光的记者。她的笔下,有独自赴考的盲人考生,有居家援藏的女老师,有耗尽半生寻找烈士的老人。这些鲜活的形象和生动的故事,共同构成了成都温情的一景。

王垚1

王垚

王垚2

王垚

11月8日,第17个中国记者节如期而至。

多年以来,成都人习惯用熟悉的方式开启新的一天,一张报纸一则新闻是一天的舆论热点。在移动互联网崛起的当下,更多的成都人用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来获取资讯。

媒介在变,不变的是始终坚守在思想阵地的新闻生产者。他们记录城市的发展与变化,关心普通人的生存和生活。每天发生新闻的24小时里,是记者冲在前线,捕捉城市的脉动,是记者深入生活,与普通人同频共振。

成都商报要闻部记者王垚,便是善于挖掘普通人灵魂之光的记者。她的笔下,有独自赴考的盲人考生,有居家援藏的女老师,有耗尽半生寻找烈士的老人。这些鲜活的形象和生动的故事,共同构成了成都温情的一景。

在书写新闻的过程中,她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凿窗者”: “提笔时,我深知自己的文章将要承担的意义与分量,它要凿开一扇窗,让城市的光荣与梦想、生活的酸甜与苦辣如阳光般照进人心,温暖这座城市。”

发现:被忽视的弱势群体

2015年4月9日,当普通考生还在数着高考倒计时的时候,四川首届盲生班首个高考考生万开礼已踏上了赴京赶考的路途。当天,成都商报整版报道了万开礼的故事后,接连不断的热线打到报社,希望对万开礼的求学提供支持,许多普通市民打电话来表达对盲人群体的关心。

尽管看不见外界,但外界的目光却齐刷刷地凝聚在万开礼身上,由此照亮的,还有社会给予盲人群体前所未有的关注。这篇新闻的作者,是从业不到4年的王垚。

“从毕业进入新闻行业,我一直在教育口线耕耘,报道过太多竞赛获奖、进入名校的孩子。但我想把镁光灯换个角度,照到角落里,让那些默默无闻却深具力量的孩子获得关注和认同。”谈及报道的缘起,她说起与万开礼交流中,被盲人考生触动到的瞬间。

“他想读研究生,在中国,还没有盲人在学术上坚持到这一步。”王垚说,正是这份不认命不妥协的理想主义,唤起了她的责任感。她明白,此刻有一股力量在牵扯她,有一种声音在呼唤她,用笔,写下这个故事,让盲人群体的求学、考学不再处于茫茫黑暗之中。

这篇4000余字的报道,王垚只花了2个小时撰写。她的笔下,万开礼虽身体孱弱却自信乐观,被生活千磨万砺仍报之以微笑。她的文字,为冰冷的铅字注入热量,让每一个读者的每次翻阅,都砥砺人心。

讲述:平凡人的大爱倾城

2016年9月,王垚踏上了丹巴之行,去采访报道举家援藏的女教师裴丽娟。援藏的故事在藏区屡见不鲜,但王垚没有将目光聚焦在领导干部身上,而是注意到了一位平凡的女教师。她辞别父母,带着丈夫和女儿,到丹巴定居生活,一呆就是两年。

到丹巴后,如同平常的采访一样,王垚和裴丽娟长聊了一下午。看她日记里思乡的点滴,听她回忆中学生们的变化,王垚始终觉得语言和文字隔了一层,难以触碰裴丽娟真实的情感。她决定留下来,用一周的时间陪着裴丽娟过了一遭。

这个生长在平原的女记者在高原上住下来,跟着采访对象同吃同喝,一步步翻山越岭到大山深处的村小送课上门。直到某个傍晚,王垚陪着裴丽娟在县城的街道上散步,她才感到,裴丽娟的真诚和爽朗自然流露,与当地人融为一体。一路上,县城的老乡们熟悉地跟口中的“裴老师”打招呼,蹒跚学步的娃娃扑上来要裴老师抱,广场上的阿姨们拉起裴丽娟跳藏族风格的坝坝舞。王垚远远看着裴丽娟在人群中娴熟地舞蹈,脸上笑容如同藏区灿烂的格桑花。

“这一刻我才理解到,这个举家援藏的女老师,她的力量源于何处。”王垚说,裴丽娟身上真实的正能量,正是社会所渴求和呼唤的。而为了寻找、记录、提炼这种力量,记者再多的汗水和付出都是值得的。“我们并不苦,所有的汗水,都在文字印在报纸,显示在屏幕,传递到千千万万读者眼中时消散了。”

记者 钟茜妮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