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造血功能——
从脱贫致富到持续增收
夜深了,成华区对口援建干部钟桐秀却还在办公室。刚刚看了总书记在四川代表团的讲话,59岁的他感觉热血沸腾,“总书记再次强调了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性,尤其对增强贫困村造血功能作了要求,作为援建单位,我们责无旁贷。”
钟桐秀是成都市的高级农艺师,从1981年参加工作至今,已经在农业农村战线上奋斗了30多年。从去年开始,成都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为每个贫困村确定了对口帮扶单位,派出了驻村干部,精通农业农村工作的他再一次冲上前线。
就在昨日下午,钟桐秀还在简阳市石家镇拟选址的农业园区现场,他从北京请来了中国农业大学张德林教授一行。“产业园规划已经出了蓝图,这次请专家来实地‘把脉’,就是为了确保产业发展一开始就能站在高起点。”
按照成都市的方案,简阳市89个省定贫困村,15911户46338人国家标准农村贫困人口将在2017年底全部脱贫。为了打赢这场硬仗,成都市拿出了超常的政策力度和建设速度:整合每村200万元财政配套资金、200万元行业部门打捆资金、10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和300万元市级帮扶资金,调动全市各级各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各界的力量,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扶贫搬迁、政策保障等方面着力共同推动。而在确保年底圆满完成任务的同时,还力求增强贫困村的造血功能——为每个乡镇高标准规划建设5000亩农业产业园,就是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的方法之一。
“石家镇土质肥沃、气候宜人,有多年果蔬生产的经验,我们计划打造无公害果蔬生产基地。”钟桐秀带着专家们细细地看,对着图纸一处处请教。“你们的基础条件是有的,但各地都在搞无公害果蔬生产,必须搞出特色。”“这里水蜜桃种植较为成气候,可以依托航空港的优势,加大高端水蜜桃的比重。”……
不仅要脱贫致富,还要持续增收,这是成都高标准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核心思路。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成都不断改进帮扶方式,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都力求精准。“总书记叮嘱我们,要压实责任、精准施策、过细工作,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这也是我们今后着力的方向。”市农委扶贫处处长王金增告诉记者,“今年我们要帮助每个贫困村制订出科学的规划,今后这些地方不仅要脱贫,还一定能成为小康村、富裕村!”
新农村建设——
既富裕农民又留住乡愁
看完新闻联播,郫都区三道堰镇青杠树村村民徐富琴赶紧出来跟邻居们聊天,“看到了吗?总书记都说了,要重视农业,夯实农业,我们的日子一定还会过得更好!”
就在几天前,徐富琴一家才领到700元的分红——这是去年青杠树村发展旅游的股份分红。按照全域旅游的规划,青杠树村景区还将进一步扩大,农民收益将逐年提升。“没想到咱们农村的日子也过得这么好!”说起现在的生活,徐富琴连说没想到,“你看咱们村环境多美,房子比城里的别墅还漂亮,水电气宽带啥子都有,年年还有股东分红。”
和徐富琴一样,蒲江县副县长赵武斌也十分兴奋,“近年来,我们大力推进‘小组微生’新农村建设,着眼于既能富裕农民,又能留住乡愁。此次总书记强调了农业农村工作安民之本的作用,为我们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率先在全省实现幸福美丽新村全覆盖的目标坚定了信心,指明了方向!”
不仅是青杠树村,在广袤的成都平原,还有崇州市白头镇五星村、蒲江县大兴镇炉坪新村、大邑县苏家镇香林村、邛崃市夹关镇周河扁村……一个个生态美丽的村落如珍珠般散布,共同组成了“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川西坝子新画卷。
结合统筹城乡经验,近年来成都探索出“向城市城镇梯度转移人口+保护建设改造+现代农业园区”的新农村建设思路,以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通过货币化补偿和在城镇规划建设集中居住区等方式,梯度引导不再从事农业生产并且在二三产业上稳定就业的农民向城镇转移。目前全市已建成“小组微生”幸福美丽新村186个。
在建设中,我市按照“小组微生”的模式推进。即小规模集中,新村点位规模控制在50户至300户,建设“紧凑型、低楼层、川西式”特色民居,既利于基础设施配套,又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组团式布局,新村由几个大小不等、错落有致的组团构成,形成自然有机的布局形态;微田园设计,规划出前庭后院,房前屋后因地因时种植,形成小菜园、小果园,既满足群众生活需要,又体现乡村田园特色;生态化建设,保留山体、水体等生态本底,利用大地景观,采用当地树木林竹进行绿化,使建筑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与乡土文化相融合。
另外,成都从今年开始,还将在城镇规划区外的农村地区成片成带推进“小组微生”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力争到2020年全市建成综合体400个以上,到2025年建成综合体500个以上。
原标题:从供给侧寻变 成都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