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科技创造梦想、创新改变世界的时代。当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在全国各地相继落地实施,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如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科技创新纵深发展?全国两会上,这一话题再次引发代表、委员高度关注。
“国家高度重视科技研发,对有科研兴趣的年轻人也有大量的政策支持。”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原子分子纳米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李家明谈道,四川有很多重要的科研单位,高校、“国字号”重点实验室四川也是星罗棋布,科研氛围良好,建议充分整合丰富的科技资源,为年轻人创新创业搭建好平台。
全国人大代表侯一平表示,中国最需要原创性的成果,而这种原创性成果很多是基础性的成果,“如果没有基础性的成果和原创,只能模仿,发展就会受限。”同时,科技成果要转化成生产力,成为社会财富,才能实现它的价值。就成都而言,侯一平表示,成都强调高新企业和产业,因此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改善其产业结构。“现在,在成都高校周边,都在做高新产业,孵化平台,这种科技创新氛围很好,需要研究所、大学都加入到科技创新中来。”
谈到科技创新,全国政协委员李铀表示,科技成果转化的话题就不得不说。“近年来,我国一大批重大创新成果加速应用,引起广泛关注,但总体上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仍不高。”李铀认为,要实现科技成果的充分转化,必须有效激发科研人员的科技成果转化动力;有效激发科研人员的动力,就必须推进科研成果所有权制度改革,赋予科技成果完成人以知识产权,激励其成为成果转化的主体。
“西南交通大学近来实施的改革试验,便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供观察的窗口。”李铀谈道,“交大九条”推出后的半年多时间,就有近160多项职务发明专利完成分割确权,带动7家高科技产业公司成立,显示了混合所有制下的科技成果转化的活跃局面。
“知识产权制度是激励创新、实现创新价值的重要载体,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全国政协委员谢商华认为,在创新驱动时代,如果没有创新,企业便失去了发展动力。如果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就会被复制,创新产品就会失去市场竞争力。怎样来扫除创新驱动的制约因素?在谢商华看来,体制的改革、制度的健全和机制的完善是扫除创新驱动制约因素的有效手段。知识产权与创新驱动的发展紧密相关,知识产权是创新驱动的支撑、保障和引领。
本报北京电 成都传媒集团全国两会特别报道组记者 王琳黎 李霞 王雪钰 杨彩华 胡清
原标题:代表委员热议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 带来发展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