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杂花生树。白鹭湾公园,成都市民骑着共享单车,踏青观鸟;白塔湖堤坝下,油菜花竞相开放的大道旁,人们相伴而游,沐浴清风……这样的一个春天里,每一朵花都在回首,这样的一个春天里,每一个人,也都在将这温暖气息缓缓感受。
作为农家乐发源地的成都,休闲观光农业已蔚为壮观。草莓田中,娇艳欲滴的草莓引游人采摘;桃花树下,人们或品茗相谈,或闭目垂钓,蓉城春日,尽得逍遥。农家乐的老板们更是嘴角带笑,忙得脚下生风。
如此图景,是成都人最最熟悉的闲时生活,亦是美丽中国颇具代表性的一幕。
没有人不愿生活在绿水青山之中,更蓝的天、更清的水、更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事关所有人福祉。历史上,众多文人墨客因成都的优美环境留下了美丽诗句,李白吟出“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天府之国的壮美秀丽,横亘古今、绵延千年,已在人们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如今,人们热切期盼的,同样是一个生态优美、绿色发展的美丽成都。
在媒体总结的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12大新词中,“蓝天保卫战”“河长制”“国家公园体制”均在其列,分别剑指空气治理、河流生态管理与国家公园体制保障。关于生态建设的内容,新词中见其三,更不难看出其在今年国家“施工图”中的沉甸分量。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都在围绕此话题发声,“算好环保账才能算清经济账”、“加快企业绿色转型”等观点成为共识。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旅游发展的金字招牌,是生态农业的成长沃土,是招商引资的绿色名片,亦是产业升级的重要依托。城市的道路能够允许多少机动车行驶、城市区域内重工业企业的数量控制在多少才算合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怎样协调、人与自然又该如何和谐相处?这是每一个城市发展过程中都必须解答的问题,也是每一位市民的关切点。
为摹画美丽中国长卷中属于自己的图景,成都在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之路上前行——今年以来,成都全面实行河长制管理工作、启动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发布全国首个鼓励共享单车发展试行意见、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可以想象,不断践行绿色发展的成都,未来将有着更好的生态环境,在给市民带来更多绿色福利和生态福祉的同时,“窗含西岭千秋雪”“濯锦清江万里流”的美景也将在成都画卷中徐徐展开。
□成都日报评论员马玉宝
原标题:retDoc.selectNodes is not a fun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