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专题稿源  »  正文

经济观察报:治水兴城 绿色交通 美丽中国的“成都典范”

2017-03-14 10:37   来源: 成都日报   编辑: 董乐   责任编辑: 马兰

每到周末,成都青龙湖或锦城湖畔,不少人结伴而行,漫步赏景,享受“沿河而行,绕水而走”的自然惬意。

这是成都环城生态区带给成都市民的巨大福利,而这一福利还将继续扩大。不久的将来,成都市民乘公共交通30分钟,即能领略环城生态区“山地、森林、湖泊、河流、湿地、绿地、田园、绿道”多景融合、绿意盎然、水韵悠长的巨幅图景。

为推进环城生态区在2020年顺利建成,成都还特意制定保护条例,开创国内先河。

成都还要求今年底全市河长制管理工作实现全覆盖,比国家要求提前一年;出台全国首个鼓励共享单车发展试行意见,助推绿色出行。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使环境改善与经济发展实现双赢。

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的成都,站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新的历史起点,正加快建设“宜居水岸、活水成都”的水生态体系,以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统揽,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2025规划和美丽成都行动,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

治水兴城

基于良好的生态本底,成都正在打造生态优美、绿色发展的美丽成都。

成都市关于全面实行河长制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2月底正式发布。成都专门建立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河长制管理工作责任体系。成都要求在今年底,全市河长制管理工作实现全覆盖,比国家和四川省的要求提前一年。

成都希望,到今年底,中心城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到2020年,成都中心城区水网体系基本完善,水系、岸线、通道、绿化“四通”基本形成。全市黑臭水体不超过10%,主要江河重点区段堤防达标比例不低于60%,岷江、沱江纳入国家和省考核的断面水质达到考核要求,全市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50%。到2025年,成都全市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主要江河重点区段堤防达标比例不低于80%,岷江、沱江纳入国家和省考核的断面水质达到考核要求,全市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75%。同时,“宜居水岸、活水成都”的水生态体系将基本建成。

通过打造水文化、宜居水岸和滨水游赏等项目,传承城市水蕴,成都中心城区将再现“六河贯都、百水润城”的盛景,也将重现“小桥流水人家”的气质。

不过,这对于志在成为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的成都来说,依然不够。

成都2013年出台《成都市环城生态区保护条例》,成为全国第一个为生态规划立法的城市;随后正式启动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去年,《成都市生态文明建设2025规划》发布,确定投资近6000亿元用于生态文明建设。

环城生态区,是成都生态建设核心。按规划,环城生态区将于2020年建成,成都中心城区将有三分之一用地都是生态绿地,全国罕见。

成都决策者认为,环城生态湖泊水系的打造,具有治水兴城的划时代历史意义,为成都市民提供生态休憩场所,为城市提供更充足的绿肺空间,并引领全域生态系统建设。

成都路径

成都的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理念,一以贯之。其“先行者”角色之下,正有着更多布局。

3月3日,成都正式启动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工作,一大亮点是推动共享单车的普及。成都市交委等部门联合发布《成都市关于鼓励共享单车发展的试行意见》,引导共享单车规范有序发展,推动绿色低碳出行。这是全国首个鼓励共享单车发展试行意见。

成都市交委主任刘兵表示,《试行意见》的出台表明成都对共享单车的发展持鼓励支持态度,体现了成都顺应“互联网+”的时代要求,鼓励发展共享经济以及坚持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决心。

在成都市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李炜看来,绿色交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成都市目前正大力实施地铁成网计划,提供了更多可能。根据规划,成都不仅将构建一个以中心城区和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为“双核”的半小时轨道交通圈,还将把轨道交通的触角延长至资阳、眉山等周边区域。

成都的行动还不止于此。

按照规划,到2020年,成都PM2.5年均浓度较2015年下降23.8%,空气质量优良率达70%以上;同年,全市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成都还将完善绿色低碳发展制度体系和绿色消费体系,加快构建绿色低碳能源体系和城市体系等。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成都有着清晰的方向和目标。通过有机统筹“山、水、田、林、湖”生态本底,在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选择面前,成都找到了一条彼此融合互益的路径。

(据《经济观察报》2017年3月13日第4版)

原标题:治水兴城 绿色交通 美丽中国的“成都典范”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