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义学(左)与廖德成(右)小心地扶廖弟友下楼。
廖弟友:“不管以后能不能再见面,我们都是亲人”。
“这一面我们盼了45年!”4月3日,陕西眉县廖帝良、廖帝强的子孙一行5人驱车17个小时,在成都金牛区五块石街道玉局庵东路8号院内,见到了45年素未谋面的亲人,94岁的“捐款爷爷”廖弟友。
今年2月,华西社区报以“还要继续捐下去,成都94岁‘捐款爷爷’6年捐款58次”为题,对“捐款爷爷”廖弟友的捐款事迹进行了报道。同月,陕西眉县的一通寻亲电话打到报社,称廖弟友是其多年联系不上的亲人。华西社区报记者第一时间和廖弟友取得了联系。廖弟友在翻看了对方提供的老旧信件、照片后,确认对方就是自己多年联系不上的堂哥廖帝良、廖帝强兄弟的子孙。
隔代人终于坐在一起。
“终于见到了,这一面我们盼了45年!”廖德成感叹道。4月3日早上8点半,金牛区五块石街道玉局庵东路8号院内,从陕西赶来的廖德成见到了自己45年素未谋面的堂叔廖弟友
4月2日,正值清明假期,陕西眉县廖帝良、廖帝强的子孙一行5人驱车17个小时来到成都。这场奔波,源于今年2月华西社区报以“还要继续捐下去,成都94岁‘捐款爷爷’6年捐款58次”为题,对“捐款爷爷”廖弟友的捐款事迹进行了报道。同月,陕西眉县的一则寻亲电话打到报社,称廖弟友是其多年联系不上的亲人。华西社区报记者第一时间和廖弟友取得了联系,就对方提供的老旧信件、照片等予其辨认。廖弟友看后,确认对方是自己多年联系不上的堂哥廖帝良、廖帝强兄弟的子孙。
清明寻根 千里路载两代人回川
4月2日早上4点,简单洗漱后,廖红喜(廖帝良的孙子)和母亲一起接了大伯、三伯与堂哥。一辆车两代人带着从爷爷辈“听来”的亲情从陕西眉县出发了。这一天,廖红喜载带着几个年过半百的老人颠簸了近千公里的路。
4月2日晚上9点多,廖红喜一行五人到达成都。“这个时间太晚了,小爷爷(廖弟友)肯定睡下了,我们就先住在附近,第二天一早去家里找他。”据廖红喜回忆,每年的清明节家里人都会去给两个爷爷(廖帝良、廖帝强)扫墓,今年是个例外。廖德成说:“从网上看到叔叔的新闻后,我们就一直计划着来看看。”因为按照推算的年龄,廖弟友应该有90多岁了,“好不容易找到了!怕再等没机会呀!找到叔叔,也算是找到我们在四川的根了。”他说。
陕西到四川 三代人曾在信中相见
4月3日早8点半,廖红喜一行人来到玉局庵东路8号院。听到是陕西来人,廖弟友坚持出门迎接,长时间的盼望化成紧张,廖弟友脚步慌乱,嘴上一直重复着:“屋里坐,屋里坐……”
众人坐定后,廖红喜从身上掏出一个小口袋,一层一层地剥了大概四五层,从最里面的袋子里拿出几张泛黄的老照片,对着廖弟友说:“你看认不认识照片上的人?”廖弟友凑近瞧了又瞧说:“跟我有点像!”一群人大笑,廖德成说,怎么能不像呢?这是我爷爷,是你堂哥嘞!
廖德成说,1900年前后,四川灾荒严重,不得已之下,廖弟友父亲的大伯与妻子带着廖帝良、廖帝强兄弟二人,从四川一路向东迁去陕西。因为前人的根是四川人,对大米的热爱也一路随他们到了陕西,所以当路过陕西眉县时,受当地产米的吸引,便在眉县落了脚。
而廖弟友和廖帝良、廖帝强兄弟的相识,则要从1940年前后说起。当时在成都工作的廖弟友收到母亲托人捎来消息,说是父亲生了病。“我当时也不太懂,就想着把活儿干完再请假回去。”廖弟友回忆,他回家时父亲已去,就是在父亲的葬礼上,他第一次见到了从未谋面的廖帝良、廖帝强兄弟。丧事结束后,三人互留了家庭信息。从那之后,廖弟友与廖帝良、廖帝强两兄弟经常互通信件,从各自寄来的书信上了解到了对方的生活。
爷爷的遗愿 子孙60余人寻亲45年
1970年左右,廖弟友从成都铁路局调到攀枝花铁路局工作,双方就此中断了联系。廖弟友解释说:“那时候识字的人少,到了攀枝花那边后,找不到人代我写信。”廖帝良的小儿子廖义学说:“1973年那一年我连着写了三封信,两封寄出去没了音信,最后一封被退了回去,说是查无此人。”
1980年廖帝良临终前留下嘱托,希望在儿子廖德成能找到堂弟下落。廖义学说:“我们都是广安邻水人,我爷爷那一支已经没有人在邻水了,我父亲这一辈也只剩叔叔一个人。”自此,陕西眉县廖氏族人开始了长达45年的寻亲之旅。
1900年前后到2016年,一个多世纪过去了,从四川迁去陕西的廖家4口人繁衍到了60余口,与此同时,眉县廖家人发动全族人寻找廖弟友。据廖德成介绍,一开始是写信找人,但凡村上有人来成都,家里人一定会托来者到五块石寻一寻。后来孩子上大学更是特地选择了成都,廖德成的儿子大学4年、研究生3年多次拿上旧信到五块石找人,都没有结果。近些年,网络的广泛应用给廖家人寻亲带来了便利,他们渐渐开始关注网上的信息。
今年2月初,廖帝良的外孙女薛莹在网上看到了廖弟友捐款的新闻,虽然名字和年龄与所寻之人有所差别,但薛莹还是第一时间告诉了家人。“新闻图片里的廖爷爷真的跟我外公(廖帝良)很像。”薛莹说。后经确认,陕西眉县廖家人找了近半个世纪的亲人正是廖弟友。一家人悲喜交加,喜的是终于找到爷爷辈唯一还在的亲人,悲的是廖帝良早已离世,看不到去世前满心牵挂的兄弟。
4月3日上午,廖帝良、廖帝强的子孙在玉局庵东路8号院内见到了廖弟友。纵然平时节俭,廖弟友还是坚持带小辈们“重温”四川的茶馆。上午10点,玉局庵东路某茶馆内,三代人终于坐到了一起。和茶馆里众多茶客一样,他们也喝茶、聊天、嘘寒问暖,不同的是,为了这一刻,他们等了45年。
崔小静 华西社区报记者 吴小红 摄影报道
廖弟友的名字和年龄问题
身份证姓名一栏显示为“廖弟友”,据他解释,自己原先的名字是“廖帝有”,因早年工作时经常来回调动,就变成了“廖弟友”。年龄方面,身份证上显示出生年份为1923年,早些年单位在算工龄时少报了4岁,实际年龄应该是98岁。
近半世纪寻亲路一直未放弃
1900年前后
老一辈亲人从四川一路东迁,在出产大米的陕西眉县落脚
1940年前后
“捐款爷爷”廖弟友在父亲的葬礼上,第一次见到了从眉县过来的堂兄廖帝良、廖帝强兄弟。从那之后,兄弟间经常互通信件
1970年左右
廖弟友从成都铁路局调到攀枝花,双方就此中断了联系
1980年
堂兄廖帝良临终前留下嘱托,希望在儿子在有生之年找到堂弟下落。自此,陕西眉县廖氏60余族人开始了长达45年的寻亲之旅
2017年2月
廖帝良的外孙女在网上看到了华西社区报关于廖弟友捐款的报道,双方书信确认后,廖家人终于在近半个世纪后,找到了亲人廖弟友
2017年4月3日
廖帝良、廖帝强的子孙来到成都,与廖弟友相见
原标题:相隔45年 陕西亲人与“捐款爷爷”终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