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茶马古道的背夫号子 一段号子唱遍一线风光

2017-05-04 09:04   来源: 华西都市报   编辑: 董乐   责任编辑: 马兰

走在雅安到康定古道上的背茶队伍

天全县甘溪坡茶马古道 刘祯祥摄

叫声阿妹不要愁/阿哥已拢屋后头/三脚两步就拢屋/脚钱已在包包头

“一天一碗水,二天泥头睡,三天三道桥,四天瓦窑坪,五天龙巴堡,六天到冷碛,七天泸定桥,八天瓦斯沟,九天里是大坝,一到桥头几响刷……”

群山之间,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悬崖,一条小路蜿蜒其间,一队背夫蹒跚前行,一串串号子在山间回荡。

如同大多数重体力活,撑船有船工号子,抬石头有抬工号子,背茶包也有背夫号子。1954年川藏公路通车前,除了“一二三,雪封山”的几个月,这样的号子每天都回响在川藏茶马古道上。从雅安一直唱到康定,从天亮一直唱到天黑,从青年一直唱到年老。

“一声声背夫号子,就是一块块记录川藏茶马古道的‘活化石’。”四川省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陈书谦、汉源县政协文史委主任郭朝林等,耗时10余年对茶马古道背夫号子进行了收集整理,并将其收录进了关于川藏茶马古道的多本书籍中。这一声声号子里,有驿镇的繁华,有道路的崎岖,有生活的艰辛,有背夫的血泪,有唱不完的古道传奇。

路遥·汉源街出龙洞湾,甘溪唐家到小关

清溪城到打箭炉 一段号子唱遍一线风光

背夫号子里有沿途的风光。

从雅安到康定,分为“大路”和“小路”,大路是从雅安出发,经荥经到汉源再到泸定,小路是从雅安出发,经天全翻二郎山到泸定。其中,大路是旧时朝廷向藏区输入军饷物资的官道,沿途有众多重要的驿站、商号,以全程约500里居中的宜东古镇为中转站,背完全程的称“长脚”、背任意半程的称“短脚”。

从汉源出发,背夫们扯开嗓子唱了起来:“清溪城墙弯又弯,一出东门见庙坝,冬瓜石鱼塘两路口,抬头望见白鸡关。土门子上去枷担湾,一把伞下马刨泉,官坝大木半边街,溜溜马站出牌坊。汉源街出龙洞湾,甘溪唐家到小关。”走得差不多了,又来一段:“三溪口望见魁星楼,要背茶包子到泥头。上街豆腐下街酒,要想耍钱狮子口。要办交头后接街头,二天背茶慢慢走。”

这一段号子,唱出了清溪、宜东等茶马古道沿线重镇的繁华,其中宜东古镇因曾设泥头分县,在号子中被称为“泥头”。过了宜东古镇,道路便逐渐崎岖起来,背夫号子风格一转:“一出门来桅杆坝,老君关坡坡实难爬,爬上关顶歇一歇,上官沟再把拐子拉,马刨石有条大骡马,打拐你得看蹄花,头道桥才把筒筒打,二道桥就把跟头搭。”

这段号子中,因为路不好走,刚刚装好的物资,没走多远就打翻了。这仅仅是个开始,背夫们继续一边走一边唱:“慢慢走下九道拐,箭杆路滑把跟斗搭,理好背子朝前行,累了就歇瓦窑坪。灵官塘下去校场坝,化林坪吃饭喝口茶,三天走了三个坪,九天时间到泸定,化林坪的伙号大,盐水溪坡坡路满沙。”

当然,除了沿途的地理位置,背夫号子里描绘了沿途风土人情:“挖角十里到大坝,皂角岭过去是金泽花。回马坪的房子矮爬爬,打儿窝的石头懒得耍,冷竹关的仙人掌遍地插,店里尽歇女娃娃。仰天窝又把跟斗搭,瓦斯沟房子矮爬爬,里面尽装金娃娃,头二三道水尽歇骡马。”其中,最显著的特征是,当时的房子都是“矮爬爬”。

 

求稳·沿途拐窝酒杯大,杵在窝里才不滑

丁字拐和偏耳子 一段号子唱出一群人像

背夫号子里有自己的影子。

“背好茶包子,手上拄拐子。勒的汗衫子,包的青帕子。拴的半肚子,穿的偏耳子。还有汗刮子,别根烟杆子。爬坡上坎靠拐子,背起背子像驼子,打起拐子像汉子……”寥寥几句,背夫们眼中自己的形象便栩栩如生。其中,茶包子是背的物资,拐子是休息时用来承受物资重量的“丁字拐”,汗衫子、青帕子、半肚子、偏耳子都是衣着,汗刮子则用来刮汗,烟杆子用来抽烟。

此外,背夫的基本装备还有麻窝子、脚码子等。麻窝子就是草鞋,脚码子则是绑在鞋底的防滑钉,在行走冰雪路面和泥泞湿滑道路时必不可少。对于这些基本装备,背夫号子里这样唱:“人人穿上脚码子,冰雪泥泞都不滑;一手提着丁字拐,杵路歇气全靠它;汉圈刮汗如雨洒,想要小解站稳哈。”

因为装物资的背夹子穿脱不便,背夫们沿途不会轻易脱下,需要休息和小便的时候,用拐子顶住背夹子底部,双腿微岔呈三点站立。不仅男性背夫如此,女性背夫亦是一样,为了方便站立着小便,女背夫们通常还会带一片笋壳,在站着小便时放到胯下。

背夫们继续唱着号子上路:“掌柺大哥真不假,五十一步总不差,沿途拐窝酒杯大,杵在窝里才不滑,上七下八平十一,一步一步走稳啦。‘哒哒’两声信号下,‘踢踢哒哒’回应他。起身跟着脚印走,才不踩入石旮旮。”其中,“上七下八平十一”说的是:上坡走70步,或下坡走80步,或平路走110步,就要停下来打拐休息。

当然,实际中并没那么精确,主要靠带队的掌拐师视情况把握,并适时发出信号指挥全队行动。背夫号子总结的打拐经验里提到的“拐子窝”,遍及茶马古道沿途。如今,在天全县甘溪坡茶马古道驿站遗址,背夫们打拐杵下的拐子窝仍清晰可见,它们大小相若、深浅不一,已成为一道重要的人文景观。

原标题:背夫号子既唱沿线店家好口碑 也唱一路“风花雪月”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