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国内国际  »  正文

实用还是噱头?超过五成网民有过知识付费行为

2017-05-11 15:17   来源: 北京晚报   编辑: 唐欢   责任编辑: 马兰

当下,“分答”、“喜马拉雅FM”、“得到App”、“知乎Live”等知识付费平台渐成气候,问答付费抑或内容付费正悄然取代以往的互联网免费传统,成为许多人的新选择。形形色色的产品之下,到底谁在参与?“为知识付费”的同时,又有多少与知识无关的噱头?

现状

超过五成网民有过知识付费行为

致力于“为每个人提供专家服务”的付费语音咨询平台“分答”上线仅仅42天,便拥有超过1000万收听用户,100万付费用户,交易额超过1800万。

马东携“奇葩天团”推出的知识音频《好好说话》在喜马拉雅FM上线首日,销售额便突破500万,10天突破1000万,而平台打造的“123知识狂欢节”24小时成交额破5000万。

提供《李翔商业内参》等付费订阅专栏的罗辑思维旗下产品“得到App”,目前总用户数已突破600万,日均活跃用户近60万人,专栏累积销售额早已破亿……

主打“知识分享会”的“知乎Live”已经举办超过2900场Live,主讲人的平均时薪超过1.1万元……

过去一年,被业内称为“知识付费元年”。

以“分答”为例,打开应用中的“问专家”,便可以看到“健康”、“职场”、“科普”、“法律”、“理财”、“育儿”等分类以及崔玉涛、李银河等可供选择提问的各领域名人。

而话题内容更是五花八门,其中,在情感方面,8073人选择收听“脱单指南”,4887人收听“该不该分手”,4476人则收听“出轨怎么办”。面向职场人士的问答关注度更高,18183人收听“职场说话技巧”,19095人收听“学会时间管理”,8416人收听“职场新人”,9045人则收听“怎么搞定老板”。

根据规则,用户只要支付相应费用,便可以向平台任何答主提问,对方以60秒以内的语音进行回答,其他用户如果对问题感兴趣,也可以支付1元用于“偷听”。而“偷听”的收入,将被提问者和回答者五五分成,扣除平台的10%以后,其余款项将在每天晚上自动入库微信钱包。

至于价码,如今早已突破当初规定的“1到500元之间”,尤其是在房产投资领域,更是屡出高价,例如,被奉为“欧神”的欧成效标价666元,北师大房地产研究中心教授董藩则标价1000元,而兼具多重身份的王思聪每个问题标价3000元到4999元。

企鹅智酷发布的《知识付费经济报告》显示, 超过五成网民有过不同形式的为知识付费行为。其中,订阅付费资讯或付费下载资料的人占比最高,达到50.3%。

从消费者的付费内容偏好来看,“能提高工作效率或收入的知识和经验”最被认可,63.3%的人有意愿为其“埋单”,而“职业与学业的发展建议”紧随其后,也达到将近四成的付费意愿。换言之,由更具权威机构或者精英人士提供的“功利性”或“投资性”知识,尤其是个性化“干货”往往更受青睐。

体验

一场还不到10块钱 比到网上发帖求人来得直接

前不久,“95后”大二学生林子曦在喜马拉雅FM上花费198元购买了《好好说话》,成为49.2万订阅者之一。“这是我第一次尝试付费订阅,对一穷二白的学生党来说,还真是纠结了好久。”最终,林子曦还是咬咬牙,点了“立即支付”,“算是给自己的一笔投资吧,好在听了几期下来,觉得还是有价值的,起码能让我这种不善社交、情商不高的人多一些生活中的技巧。”

事实上,这样的“学生党”不在少数。据大三学生何晓华撰文回忆,自己在2016 年为线上知识及工具付费3517.91元。心痛归心痛,但这一年里,为知识付费的结果是收获了非常多的东西。

原标题:知识付费 实用还是噱头?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