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阿龙·切哈诺沃
纵观古今,人类不断更新着对自身与宇宙的认知。在未来,人们的疾病是否都将被治愈?传统能源枯竭后,人们又将使用什么样的新能源?昨日,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市政府主办的2017世界未来科技论坛召开,诺奖得主、中国两院院士、知名学者等科技界大腕云集论坛,围绕生物医学、核聚变、人工智能等科技领域,畅谈未来科技走向。
德国生物化学家、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托马斯·苏德霍夫带来题为“突触传递的分子机理”主题演讲,揭开了细胞如何组织其内部最重要的运输系统之一——囊泡传输系统的奥秘。托马斯·苏德霍夫说,细胞犹如繁忙的港口,囊泡就是“穿梭巴士”。通过对囊泡输送的分子机理的认识,可以观察和了解不同神经元的不同类型突触以及不同的神经递质传递的机制。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和自闭症患者就存在突触传递障碍。从这个方向研究,或许可以找到治疗这些患者的药物或疗法。
我们能治愈所有疾病吗?以色列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阿龙·切哈诺沃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在未来,通过对DNA的研究,可以真正实现对症下药,甚至可以通过改变基因突变,干涉‘未来可能发生的疾病’。”
众所周知,黄金非常贵重,与家用电器、珠宝首饰和金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它难以提取,大多数现代提取工艺会使用剧毒的氰化钠。这种氰化物将黄金滤出,但它也将随之渗入土壤,造成环境问题,危害人类健康。会上,美国西北大学教授、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弗雷泽·斯托达特表示,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日偶然发现了一种用环糊精提取黄金的方法。环糊精提炼黄金速度非常快,“现在只需要2小时即可提取相应的主要物质和原料。同时,整个过程非常绿色,不会产生任何废物,相应原料还可以被循环使用,这有利于环境保护。”
“想解决能源问题,人们想了很多办法,但最好的方式还是想到了太阳——人造太阳,即用核聚变去发电。”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技大学教授李建刚在演讲中说。“展望未来,中国必须超越、领跑。”未来5年,应该加大力度,集中国内外的优势力量,开展CFETR工程涉及、针对性的科学实验、关键技术预研,建设一支高水平队伍,为建堆打下基础。通过未来5年(2020)实验、设计与预研;8-10年(2030)聚变堆建设;20年(2040-50)聚变堆科学实验三个阶段的发展,可以逐步实现我们利用聚变能的梦想。
如今,移动支付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中,但同样也伴随了诸多隐患,可能有一天,你突然发现自己移动支付被攻击,钱财不翼而飞,造成个人损失。针对这一问题,清华大学语音和语言技术中心主任、教授郑方提出,智能语言技术是最佳解决方案,“利用语音识别和情感识别能精准证明‘我是我’,可以有效避免恶意攻击,保护我们的财产安全。”郑方表示,当前,虹膜、指纹、人脸识别等生物特征技术已陆续出现漏洞,“相比之下,形简意丰的语音信号有动态密码语音、录音重放检测等多重‘关卡’,在防假体攻击方面具有明显安全优势以及统一语音平台优势。”本报记者 张家华
原标题:大腕解读未来科技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