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制图 李梅
“一带一路”沿线33个国家和地区在川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达935家;2016年,四川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货物进出口额达111.4亿美元……
“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提出后,四川主动融入,究竟取得多大成效?5月13日,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的四川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记者会上,四川亮出喜人“成绩单”和深远“路线图”。
看成效:引进来,走出去多向发力
记者会上,四川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让中外记者点赞。
引进来:“一带一路”沿线33个国家和地区在川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达935家,实际到位外资超过70亿美元。
走出去:截至2016年底,四川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企业新增65家、总数达250家,同比增长35%。
截至目前,我省已有首批61个项目纳入国家“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储备库,总投资1300亿元。
我省还正在推动和谋划储备项目136个、总投资超过1.2万亿元。此外,四川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签署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委省合作协议,制定出台《四川省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实施方案》。
目前四川谋划、储备、在建和开展前期工作的国际经贸产能合作项目达100余个、涉及金额近4000亿元。
2016年,四川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货物进出口额达111.4亿美元,对沿线国家和地区工程承包新签合同额超过48亿美元、占全省总额的69%;完成营业额32.6亿美元、占全省总额的73.3%。
谋未来:将主要采取六大举措深入推进
“经贸产能合作依然是关键。”省推进“一带一路”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透露,下一步,我省将研究制定“四川省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年)”,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饮料食品等重点合作领域,稳妥有序推进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产能合作,实现我省优质产能与国际市场需求的充分对接。
其次,要抓好关键项目建设。加强重大项目谋划储备,继续充实完善省级“一带一路”建设项目库,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项目储备库。
此外,我省还将进一步扩大人文领域和金融领域的合作。围绕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我省将加强与世界银行等的对接,推动跨境融资便利化。推进我省银行业对外开放,积极引导外资、港资、台资金融机构来川发展。
加强政府间合作也是路径之一。我省将建立完善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贸易合作机制、决策协商和议事机制、利益共享和争端协调机制。
“加强统筹协调非常必要。”上述负责人透露,我省将坚持把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与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战略结合起来,积极对接参与国家重点任务及有关国别合作规划的编制,加快构建陆海统筹、东西互济、内外融合的全方位开放体系。
说优势:体制机制等优势突出
成立一个多月,新注册企业数量就达近2000家!记者会上,刚揭牌不久的四川自贸试验区成为与会记者关注的焦点。
“四川的优势远不止自贸区。”眼见记者们对自贸区紧追不放,省发展改革委主任范波似乎有些着急。在他看来,四川在“一带一路”的优势远不止这一个。仅就创新合作平台来说,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天府新区等国家级平台,都具有一流的投资环境,体制机制优势明显。
不仅如此,四川人口超过9000万,消费市场巨大;拥有丰富的电力、煤炭、天然气等要素资源;拥有大批高校和科研机构,创新活力巨大;生态环境优美,绿色发展优势明显;基础设施完善,出川大通道达28条,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建成后,四川将成为全国第三个拥有双机场的城市。本报记者 梁现瑞 陈岩5月13日发自北京
原标题:四川61个项目纳入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