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牢记总书记重托 治蜀兴川砥砺奋进(3)

2017-05-23 08:02   来源: 四川日报   编辑: 董乐   责任编辑: 马兰

转型发展 四川版图

转型才能更好发展,后发也要高点起步。从被动逼着转,到主动引领转,四川转出了发展的新优势、新活力、新版图5月9日,刚刚通过专家评审不久的四川石墨烯应用产业技术研究院迎来一位特殊的客人——省委书记王东明,他已多次造访石墨烯生产企业和科研机构。一系列瞄准世界前沿、推动石墨烯产业突破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四川密集出台。

石墨烯被称为“新材料之王”。石墨烯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国际国内竞相布局,但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对当期经济发展并不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四川对石墨烯产业的态度,耐人寻味。

当我们把眼光投向世界科技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前沿,当我们把关注置于持续健康发展的长周期,石墨烯产业折射的,正是四川五年来始终遵循的一条发展原则:转型才能更好发展,后发也要高点起步。

其时,四川与全国一样,经济发展正从粗放向集约、从简单分工向复杂分工的高级形态演进。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既要面对宏观经济下行的共同挑战,又要面对自身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对此,决策层态度坚定:四川发展阶段尽管有其特点,但转方式调结构的坎必须迈过,不能迟疑,更不能退缩。过度依赖投资拉动增长不可持续,低端产业规模扩张的发展路子不可持续,“三高一低”的粗放式增长方式不可持续,通过政府高负债推动快速增长也不可持续。痛下决心,早转早主动。

转型发展,向哪里转,靠什么转?回望来路,从被动逼着转,到主动引领转,一套推动转型发展、破解结构性难题的战略思想和措施体系逐步成型。

——快还是优?目标制定上,四川坚持统筹好中高速增长和中高端发展的关系。

9%左右、7.5%左右、7%以上、7.5%左右,这是近四年的省委经济工作会为来年经济增长提出的预期目标。这些数字都高于当年中央经济工作会提出的全国经济增长目标,既充分考虑了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省的需要,也充分考虑了调整经济结构的需要和经济运行中的困难。

只有中高速增长,“换挡不失速”,保持快于全国的发展态势,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才不会落空;只有中高端发展,“调速不减势”,坚决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道路,才能有效提升质量效益和整体效能,厚植新优势,拓展新空间。“双中高”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五年间四川经济总量连跨两个万亿元台阶,升位至全国第六,呈现稳中有进、变中向优的发展态势。

——单侧还是双侧?动力培育上,四川坚持统筹好需求侧管理和供给侧改革的关系。

供给和需求是经济活动的一体两面,不能截然分开。经济新常态下,要更加注重发力供给侧,增强供给侧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从增强生产要素相对优势、提升供给质量效率等维度,来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

四川一手扩大有效投资,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等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建设,健康养老、文化体育、生态环保等领域的消费潜力不断得到挖掘,需求侧的“缺口”和“短板”加快补齐。一手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第一时间拿出《四川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四川17条”在全国率先实施,“三去一降一补”绝不含糊,创造新供给、培育新动能绝不大而化之。两侧同时发力,促进高质量生产与多样化消费有效对接。

——退还是进?产业支撑上,四川坚持统筹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关系。

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不是简单的替代关系。四川一方面主动减量,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化解过剩产能、实现优胜劣汰。2013年以来,全省主动关停小煤矿753处,淘汰钢铁、水泥等行业落后产能企业1488户;一方面积极引导增量,引进高端现代产业,培育新的增长动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和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持续提升。

四川还有一个“撒手锏”,那就是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将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缝合在一起。还是以石墨烯产业为例,充分运用石墨烯的物理和产业特性,在广泛修复激活传统制造、石化、轻纺等产业增长能力的同时,不断培育壮大石墨烯产业自身的增长动能,实现了“一举两得”。

——单极还是多极?区域发展上,四川坚持统筹好竞相跨越和协同发展的关系。

5月18日,成都、德阳两地政府签署了推动成德一体化发展合作备忘录,双方将从发展规划、交通建设、通信设施、城市品质、产业布局和政策联动6个方面深化合作。这是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的最新一例。省委书记王东明坚持每年都到五大经济区调研把脉,既激发区域之间你追我赶、竞相跨越的活力,又推动区域优势互补、协同发展。首位城市一马当先,市州板块万马奔腾的喜人态势加快形成。

——放还是管?资源配置上,四川坚持统筹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四川是全国省级保留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省份之一。过去几年,与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和对微观经济的直接干预大幅减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竞相迸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与政府履行好职能,营造好环境,提供好服务并不矛盾。相反,政府与市场两只手的合力,才能最大限度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一个被广泛引用的经典案例是:两年来,省级财政累计发起设立和参股设立各类产业发展投资引导基金20只,政府、基金和企业平等参与、互利合作,宏观产业转型目标与微观企业发展目标达成一致,实现多方共赢。

日积跬步,终至千里;夺关闯隘,波澜壮阔。五年来,转型发展带来四川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

看产业结构之变:白酒、川茶、粮油果蔬等食品饮料产业焕发新的生机,正壮大为万亿级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挺进万亿级;汽车产业、油气化工产业,迈向五千亿级;轨道交通、生物医药、航空与燃机等产业,加快迈向千亿级。更具拐点意义的是,去年全省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双主导的新型产业结构呼之欲出。

看动力结构之变:全省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与此同时,存量企业与新投产项目、新升规上企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开始“平分秋色”。

看要素结构之变:劳动力、资本、创新要素配置进一步优化,川企A股上市公司数量较2012年增加2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较2012年实现翻番,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到50%以上。

看区域结构之变:全省15个市州经济总量过千亿,增加8个;112个县(市、区)经济总量过百亿,增加38个。“万亿元”成都辐射带动进一步增强,五大经济区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县域经济活力进一步迸发,多点多极发展进入整体跃升期。

看城乡结构之变:四大城市群建设、百镇建设行动和百万安居工程建设行动成效明显,百万人口大城市达到5个,平均每年城镇吸纳农业转移人口100万人以上,幸福美丽新村遍布蜀乡,以城带乡、城乡一体,面貌一新。

有分析人士指出,这五个积极变化,是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变化,是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变化,是人民群众广泛受益的变化。它标志着全省经济正向着形态更高级、结构更合理的发展阶段演进。

这样的变化,被国外政府官员和投资者解读为另一个词:机会。以色列驻成都总领事馆总领事蓝天铭的话颇有代表性:“来四川投资,现在是最好时机。”

原标题:牢记总书记重托 治蜀兴川砥砺奋进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