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担当 四川力量
以人民为中心,以宏伟事业为追求,上下一心,实干担当,汇聚成治蜀兴川的澎湃力量五年间,四川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路,交出了一份了不起的成绩单。人们在问:这样一个人心思进、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是怎么形成的?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在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老家,这样的宣传标语不时映入眼帘。
“四川是邓小平同志的家乡。在新的形势下,更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这是一种答案。
的确,五年来四川打了一场场大仗,每一仗都是攻坚战。拉动9100万人口的大省负重前行,没有骡马拉车精神,拉不动也跑不快。
科学发展离不开科学谋划,跨越发展离不开力量支撑。
——这力量,源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的庄严宣示,指引四川广大党员干部“一心为民、干在实处”。
“七进中江县”“五入仪陇县安溪潮村”——几年来,省委书记王东明多次扎在基层联系点、扶贫联系点。省委书记、省长带头,以上率下、以身正行,层层示范带动、层层抓好落实。“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好。”
心中装着人民,脚步丈量新风。“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发轫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这一行动,激发300多万党员干部走村串户,接地气、养正气、得民气,接受群众检阅。“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群众赞道。走基层更在于走心,走出干部的“好样子”。
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压缩出来的5亿元政府行政开支怎么花?一度有过争论。最终的方案是:用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为社会力量养老机构新增床位5万张。
十项民生工程、8大民生改善事项、19件民生实事、20件民生大事,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每年用于民生的比重高达65%左右……五年来,一组组看似枯燥的数字,背后是满满的民生情怀。
改革所及处,既破利益的藩篱,更增民生的福祉。
去年,四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203元,增长9.3%,连续5年高于全国增幅。这背后,农业农村改革功不可没。
商事制度改革走在全国前列;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全国推广……改革攻坚,从群众最盼的领域破题、从最难的事项改起,群众的获得感越来越强,反过来又为深化改革积蓄了强大动力。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细心的人发现,五年来,四川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培育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和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开展“走基层”和“法律七进”活动、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等重大决策部署,无一不来源于调研实践,无一不闪烁着群众的智慧。
——这力量,源自重构良好政治生态的勇气和决心。
群众的眼光最挑剔,群众的感受最直接。日前发布的一个数字引人关注:2016年度,全省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指数达84.81,同比上扬0.31,实现“十连升”。
“人间正道是沧桑”。四川对政治生态被破坏有着切肤之痛。
干部队伍暴露出的问题,根子在从政环境上。正视政治生态突出问题,一场惩贪治腐、正风肃纪、刷新吏治的攻坚战持久战在全省打响,剑指歪风、直击积弊,扶正祛邪、激浊扬清。
“三个不可低估”的判断高悬于干部头顶,“八个务必从严”要求严纲肃纪;出台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加强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监督“两个意见”;制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巩固发展良好政治生态的若干措施……一环紧扣一环,打出管党治党“组合拳”,形成并不断完善四川全面从严治党的总体布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4152起,处分4046人,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解决。
清风卷地腐草折。歪风邪气少了、吃拿卡要少了、“甩手掌柜”少了,与此同时,朴素之风多了、服务意识多了、求真务实多了……群众的眼睛最雪亮,群众的评价最直白。
“风清气正、崇廉尚实、干事创业、遵纪守法”——在四川,良好政治生态被赋予全新内涵,指向一种环境、一种追求、一种状态、一种规矩。由此,党的威信立起来,干部的形象树起来,四川的形象靓起来。
“在四川办事,效率高。我们要与开放的四川一同成长。”法国家乐福中国区副总裁冉安东表示。
政治生态好了,就能扶正祛邪、激浊扬清,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有媒体评价,四川近年来开展一系列重大投资促进活动,不仅签约数万亿元投资,而且项目履约率超过90%,开工率超过80%,说明这里“正能量强,大家看好”。
——这力量,源自一个个战斗堡垒的坚强与担当。
实干担当方能兴川,越是复杂局面越能考验干部。
2014年春节刚过,全省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会议开到县一级。2015年3月,省委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十项规定”出台。
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拧紧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就抓住了党和人民事业的根本。省委不断深化对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始终把班子队伍建设抓在手上。
认真落实“好干部”标准和“三严三实”要求,出台制度,鲜明导向,“六个重视选用”“六个坚决不能用”“六个坚决调整”,紧扣中心大局排兵布阵调兵遣将,一大批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走上各级领导岗位。
这样一些口头禅传了开来:对发展,喊响“咬定青山不放松”;对脱贫攻坚,喊响“念兹在兹、唯此为大”;对高原藏区,喊响“缺氧不缺精神”;对狠抓落实,喊响“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话音落地,严起来的是作风,挺起来的是精神。
灾难面前,党员干部挺身而出,争当群众坚强的主心骨。脱贫路上,1.5万名省市县优秀干部奔赴贫困村任第一书记,5万余名帮扶干部下沉到11501个贫困村。
共赴使命,不光流汗流血,甚至付出生命。优秀共产党员兰辉、毕世祥,最美基层干部菊美多吉……一个个都是心系党的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型。在脱贫攻坚一线,仅2016年,就有27名干部因公殉职。
在他们身后,千千万万党员干部挺立潮头,担当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中流砥柱,亮出四川党员干部群像的铮铮风骨。
80年前,一支钢铁部队,跨越万水千山,战胜千难万险,胜利完成了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
爬雪山,过草地,四川是万里长征最重要的途经地之一。这里有红军走过的路,这里有红军洒下的血,这里传承着红军精神。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宣示,响彻寰宇,犹在耳边。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
“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再立新功”——牢记总书记的重托,今天,我们又一次站上新的起点!
□本报记者 陈岚 张宏平
胡彦殊 张守帅
原标题:牢记总书记重托 治蜀兴川砥砺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