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唐代成都主干道宽11米 再证城市2千多年没位移

2017-06-05 07:11   来源: 四川日报   编辑: 张黎   责任编辑: 马兰

碑首正面。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工人在发掘的排水渠内进行清理工作。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成都实业街区域考古成果亮眼,再证成都城市2000多年没有位移

6月4日,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外公布成都实业街原“实业宾馆”区域的考古成果:去年4月至今,在11000平方米的考古现场,出土了先秦时期的船棺、东汉六朝时期的水渠、唐代道路,以及成都千年名寺福感寺的遗址。从先秦至明代约两千年的文化堆积,以及船棺、青铜器、佛教

石刻造像及经版等大量精美的出土文物,和此前发现的镇水石犀、摩诃池遗址、蜀王府遗址等,再证成都城市两千多年没有位移。□本报记者 吴晓铃

先秦船棺晋代沟渠唐代道路现身

成都的由来,因“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之说而得名,作为王朝统治中心的历史始于2500年前。2000年,成都商业街发现的高等级大型船棺遗址,被认为是开明王朝(约公元前666年至公元前316年)时期的王族遗存。时隔十多年,数百米开外的实业街地点再度发现了船棺遗存,出土大量青铜器和陶器等遗物。表明在开明王朝时期,商业街、实业街一带,曾是王都的主要聚居地之一。

在工地一侧,一条长达182米、宽1.2米至1.6米的城市沟渠贯穿遗址区,气势非凡,沟渠由青砖砌成,多饰繁复花纹,其格局、砌法、形制和当年科甲巷、江南馆街的唐代沟渠类似,是城市必备的下水道。表明两晋时期城市建设已颇具规模。而在唐代的地层中,一条笔直宽敞的呈南北走向的道路,该路现存50米长、最宽处11米。被认为是当年成都城西的主干道。

千古名寺石版经版上金粉犹存

此次考古发掘最大的亮点,是发现了成都千年名寺福感寺的遗址。

根据史料记载,福感寺从东晋一直延续到两宋,近千年来一直是成都著名寺院,在隋唐时期达到鼎盛。诗人刘禹锡还曾为福感寺作《成都府新修福成(感)寺记》,形容寺院风貌“绣于碧霄,望之如昆阆间物”。

福感寺的具体地址,此前并无考古实证。此次实业街的发掘,不仅出土了五六百块佛教造像的残件,还在出土残碑中发现了“传今福感寺”“章仇来临”“大唐益州福”的字样,证明此次发掘地就是福感寺的一角。出土文物中可见当年的辉煌:菩萨头像神态安详,罗汉、天王等雕刻栩栩如生。尤其1000多件经版上,雕刻了《妙法莲华经》《佛说阿弥陀经》《金刚经》等经文。历经一千多年,仍能看到经版上残存的金粉。根据造像残件的体量,可以推测有的南朝石刻造像可达四五米高,证明福感寺拥有造大像的实力。这些为当年成都是全国佛教文化中心城市之一提供了重要佐证。

原标题:唐代成都城市主干道宽达 11 米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