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水务的“活字典”、著名水利专家陈渭忠今年已经81岁了。老人现在住在沙河边上,每天都会到河边走走,看着这几年河水水质好转,感到非常欣慰。“我觉得‘成都治水十条’切中了成都水务的要害,要解决的都是老百姓普遍关心的问题,一步一步做,水润成都的景象就会回归!”昨日,这位老专家在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时动情地说。
对于“成都治水十条”,陈渭忠说他首先关注到的是成都第二、第三水源的建设。“目前,成都市民的饮水基本全靠都江堰,这在客观上存在着风险,一旦都江堰的水受到污染,市民饮水安全难以保障。”所以陈渭忠认为,把第二、第三水源地单独列为十条当中的一条,充分体现了对这项工作的重视。关于成都第三水源选址大邑县三坝水库,陈渭忠追溯称,早在上世纪30年代,我国著名的水利专家黄万里就曾考察过三坝水库,认为那里适合做成都的水源。
陈渭忠对成都有自己的愿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老人逐一解释,黄鹂、白鹭能体现生物多样性,而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地方生态文明的标志;窗含西岭千秋雪,是说空气通透,没有雾霾,在草堂一眼望见西岭雪山;而门泊东吴万里船,则是健康的河流,水润成都的盛景。
成都商报记者 李秀明
原标题:“治水十条”切中要害 期待水润成都盛景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