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
加快工业化进程,力争到2022年制造业规模突破2万亿元,先进制造业占工业比重达50%以上,建成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城市。
开放
要依托“两港”资源,争取国际大型航空公司基地布局成都,加速国际适空产能在蓉集聚;持续提能蓉欧快铁,引导适铁产能加快向成都转移。
文创
大力提升文创的行业首位度、产业融合度、品牌美誉度和国际知名度,力争2022年文创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2%。
要站稳国家中心城市的位置,核心在城市功能,关键靠产业支撑。
在昨日的产业发展大会上,成都提出,要抓住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重大机遇,改革组织经济工作方式,着眼城市长远目标和战略全局,从成渝战略互动中找准提升城市首位度、扩大城市辐射力的切入点,以增强“五中心一枢纽”功能为目标,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持续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先进制造业
成都力争2022年
制造业规模突破
2万亿元
建设西部经济中心,必须以先进制造业为牵引,加快工业化进程,力争到2022年制造业规模突破2万亿元,先进制造业占工业比重达50%以上,建成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城市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脊梁,二产业占比是否突破50%是评判一个城市工业化是否充分发育的重要标志。产业发展大会提出,建设西部经济中心,必须以先进制造业为牵引,加快工业化进程,力争到2022年制造业规模突破2万亿元,先进制造业占工业比重达50%以上,建成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城市。那么成都将如何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会上提出,成都将加快构建产业体系。重点支持电子信息、汽车制造、食品饮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五大支柱产业提升能级,深度参与国际产业分工。还将大力支持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五大优势产业领先发展、规模发展,加快形成经济增长的新支撑。将紧盯新一轮科技产业变革发展前沿,超前布局人工智能、精准医疗、虚拟现实、传感控制、增材制造等未来产业,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
目前,“成都造”总体还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中低端环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为15%,缺少全球全国知名品牌。成都加快提升产业层次,将坚持“创新驱动、标准引领、品牌发展、质量为先”,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新增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增强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竞争力。还将鼓励支持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加快产品更新换代,延长产业生命周期。有序推动占用要素资源较多的企业建立总部,把生产基地逐渐向潜在市场转移,为高端制造业发展腾出资源空间。
成都还将加快推进产业跨界融合。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不断深入,产业“裂变—跨界—融合”趋势日益明显,不同产业、不同行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深刻改变了产业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成都将研究政策支持企业专业化分工和服务性外包,鼓励引导有条件的企业“裂变”专业优势、延伸产业链条,推进制造业向服务化制造、平台化经营和个性化服务方向转型,实现产业功能互补、多维协同、跨界服务、融合发展。
高新技术服务业
成都将探索
“高新技术服务超市”
运营模式
增强西部科技中心功能,大学和科研院所是创新能力的源头,企业是决定创新成果转化的关键。
产业发展大会明确提出,必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服务业,增强西部科技中心功能。大会上提出,大学和科研院所是创新能力的源头,企业是决定创新成果转化的关键。成都的政学研产用要形成战略同盟和利益共同体,共同构建贯通创新链、融入产业链、对接资本链的高新技术服务体系,打造高新技术服务机构汇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效、技术交易市场活跃的西部科技中心。
要培育壮大高新技术服务主体,将高校作为城市最重要的战略性创新资源。成都将支持各类创新主体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服务机构,共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标准联盟、行业协会,提升产业话语权和影响力。引导高能级高新技术服务企业在蓉设立分支机构,加快在国家级天府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高新技术服务产业集群。
成都还将切实增强高新技术服务能力。支持研发设计、知识产权、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科技金融等服务业发展,培育覆盖全周期、全要素的高新技术服务产业链;探索“高新技术服务超市”运营模式,推动高新技术服务产品的标准化、网络化和品牌化;打造数据中心、工业设计、行业认证、成果转移转化等高新技术服务公共平台,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在蓉集聚运用和转移转化。
要大力推动企业运用创新成果。加快培育一批高新技术领域的标杆企业、领军企业,支持企业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基地,有效激发企业转移转化科技成果的内在需求。深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增强转移转化主体的内生动力。加快建设技术交易市场,规范开展转让、许可、作价入股等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引导市场主体参与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交易。
原标题:成都发展方向 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