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时代,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国内企业参与全球竞争已是一种必然。“产业新政50条”明确将从提升对外互联互通水平、拓宽“走出去”渠道、强化服务保障、引导企业跨区域合作发展4个方面,支持企业“走出去”加快发展。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如何让成都成为投资的“热土”,日益优化的国际化营商环境至关重要。为此,“产业新政50条”明确将从加快自贸试验区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放宽市场准入、加强信用体系建设、营造尊商重商亲商的社会氛围5个方面,倾力打造公平营商环境的高地。
记者围绕着新政中拓展企业“走出去”新空间和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两部分内容,进行了详细梳理,各项突破性的新政策、新举措足见成都着力打造产业生态链生态圈,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的信心和决心。
拓展“走出去”新空间
关键词·互联互通
加快交通设施和物流通道建设
根据“产业新政50条”,我市将提升对外互联互通水平。具体而言,我市将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和国际物流通道建设,增强枢纽集疏运能力和通道对外畅达性。加密国际航线,重点开通至欧美澳非亚的战略性国际客货运航线,服务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密制造、跨境电商等适空产业。稳定开行“蓉欧快铁”等国际铁路货运班列,有效服务机械、汽配、家电、特色农产品等适铁产业。
同时,完善“三绕十五射”高速路网,力争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380公里,构建覆盖成渝城市群、周边省会城市和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高速公路交通圈,加快形成全国公路物流网节点城市。建立完善海外分拨配送体系和多式联运网络,拓展出口导向型、产能输出型和外贸企业的海外市场空间。
关键词·拓宽渠道
鼓励企业海外布局并给予支持
在拓宽企业“走出去”渠道方面,“产业新政50条”明确,鼓励企业海外布局,对建设境外产业合作园区、新设境外企业给予支持。具体而言,鼓励企业建设境外产业合作园区,对成都企业主导建成并投入运营的境外产业合作园区,给予企业最长4年最高100万元/年的支持。支持企业海外布局,对成都市企业控股的新设境外企业,给予最长3年最高100万元/年的支持。
同时,建立健全央企、蓉企合作机制,鼓励企业通过股权和项目合作、战略联盟等方式“借船出海”,参与国际产能合作。支持外贸龙头企业发展,鼓励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对企业、协会参加境外知名展会、投资推介会分别给予最高50万元/次、100万元/次的补贴。
关键词·服务保障
5年内建30个“海外成都”工作站
强化企业“走出去”服务保障是拓宽企业“走出去”新空间的重要内容。为此,“产业新政50条”明确将加强涉外中介服务和对外交流服务,力争5年内在“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建设30个“海外成都”工作站。
同时,加强涉外中介服务,对行业协(商)会、中介机构为企业提供涉外金融、法律、管理咨询、检测认证、人员培训等服务,按其涉外服务业务规模给予每年5%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的支持。加强涉外政务服务,完善重点国家国别投资指南,进一步简化境外投资企业核准、备案程序。
关键词·跨区域合作
推动产业跨区域布局和梯度转移
在引导企业跨区域合作发展方面,“产业新政50条”明确,将推动产业跨区域布局和梯度转移,支持企业将总部、研发中心、结算中心、销售中心等功能性机构与高端环节留在成都,重点推进占地面积大、占用要素资源多的相关产业向外转移。
同时,对整体或部分外迁,总部仍留在我市的企业给予新增贷款贴息、设备搬迁和原厂房处置补贴等。支持企业跨区域开展投资并购、生产经营、市场拓展等活动。
打造“引进来”新高地
关键词:自由贸易试验区
对标国际规则加快制度创新
“产业新政50条”明确,要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我市将对标国际投资贸易规则,加快建立以投资自由化为目标的市场准入制度、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和以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为导向的金融开放创新制度。同时,完善国际商事仲裁制度,推行商事登记、国际贸易和人员往来“单一窗口”服务。及时在全市范围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经验,促进资本、技术、人才和信息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全球化配置。
原标题:助力企业海外布局“走出去” 优化国际营商环境“引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