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成都市人大常委会视察乡村振兴工作

2018-09-13 07:46   来源: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   编辑: 梁巍   责任编辑: 马兰

市人大代表视察新津县中国天府农业博览园

9月的成都平原,处处升腾着收获与希望。

12日,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各区(市)县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人深入成都5个区(市)县,视察乡村振兴工作。丰收的庄稼地,米香四溢的稻田,整齐排列的温室大棚,规模化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曲绚丽的乡村振兴发展的华章在每一位视察组人员耳边回响。

近年来,成都加快推动农业全面升级,按照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打造乡村产业体系。此次视察过程中,视察组成员欣喜地看到,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成都农村的底色是生态绿色的,农业的发展是现代多元的,农民的心里是幸福喜悦的。

A

产业先行赋新能

一场秋雨,让新津县中国天府农业博览园内的千亩向日葵更具生机。这个规划面积129平方公里的博览园,是四川农博会永久举办地,也是成都服务全川“七大共享平台”的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农业博览平台。

园区成立伊始,便明确了定位——“永不落幕的田园农博盛宴、永续发展的乡村振兴典范”。随后,按照“省市县共建、市州联建、市场化主导”的发展思路,采取“管委会+投资公司+合作社”运行方式,引入四川发展等企业投资入股,促进会议会展中心、天府农博创新中心、中国农科院设施农业综合体等重大项目落地。

在创新博览方式上,还通过“体验形式创新、参与主体创新、展示空间创新、博览周期创新”会展创新策略,构建“会议会展中心+市州特色展馆+室外展场+大田展区”四大博览空间体系。同时,采用“窗口+基地”模式,提供全球化的对外展示和推介窗口,营造三次产业联动发展的“农博+”产业生态圈,为四川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永续动力。

“如果产业不兴旺,就无法实现乡村振兴。”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王学俊分析表示,产业是农村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出路。

崇州市的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产业园同样以挖掘乡村文化内涵,推动产业跨界融合为特色,其坚持“用文化延续未来、让艺术点亮乡村”理念,依托道明竹艺村,凝聚川西林盘文化、“道明竹编”文化和休闲文化,促进文化创意、精品民宿、乡村旅游等矩阵式跨界融合,打造服务全川“七大共享平台”中的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平台。

视察组边走边看,眼前的新中式川西林盘充满“国际范、天府味、竹编韵”,“三径书院”“丁知竹”“遵生小院”“竹编博物馆”等文创项目充满新意,还有道明竹编非遗文化的加入,让园区增添更多体验感。“产业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乡村振兴最坚实的支撑是产业。”王学俊建议,实施产业振兴的过程中,一定要通过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新平台,创新新模式,创建新品牌。

B

人才保障强动力

蒲江县明月国际陶艺村,已经是成都的新“网红”。清香的茶园,翠绿的竹海,远远的阳光房,古老的邛窑……在这里,可以品一壶山间里的清茶,来一碗白嫩嫩的豆花,过诗意般的田园生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月村首要抓的便是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乡村。完善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模式,建立市场化作业、企业化运营、全程化监管机制,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达99.3%……干净整洁的环境,让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陆芙蓉深感舒适。“每次来到明月村,都会有新感受。”陆芙蓉已是明月村的常客。“上一次来明月村还是今年上半年,如今半年过去,村里已经实现了垃圾分类。我认为这是非常成功的一项举措,希望能作为样板在全市甚至全省进行推广。”

生态本底好了,创客人才也来了。依托竹海、茶山、松林良好生态,艺术大师李清、服装设计师宁远、“水立方”中方总设计师赵晓钧等100余位艺术家和创客入村,擦亮了“竹海·茶山·明月窑”新名片。

陆芙蓉认为,衡量乡村是否振兴,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是看能否让乡村留得住人才,吸引到人才。“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我们可以看到,成都通过增强特色镇人口集聚力和新产业新业态承载力转移农民,确保农民生活富裕,确保农民全面发展。”

同样围绕人才,大邑县天府农业品牌创意孵化园特别构建了人才集聚机制,推动品牌创意孵化。据介绍,这个园区集成省市县“引才伯乐奖”、人才发展资金等政策,建成成都文创中心、农业创客中心、乡村文创社区和新型人才工作站,建立乡村人才公寓,形成具备城市文化要素的生产生活平台和文创设计推广平台。

同时,探索“平台聚集+人才孵化+创意品牌”运行机制,采用“团队+设计师联盟”方式,引进文创设计类团队20个、农业服务型团队12个、创意设计人才150余名、社区形态创业项目14个,以及手工制作、民宿餐饮等经营主体30余个,举办创新创业活动200余场,培训实用人才6000余人次,带动人才返乡创业500余人。

如今,大邑县天府农业品牌创意孵化园打造的“农业品牌梦工厂”服务全川乡村振兴,累计为省内外设计推出农产品品牌100多个。

C

体制改革助发展

乡村振兴,用什么样的机制建设乡村?崇州市现代农业功能区给出了一份“成功样板”。

这个总面积269.8平方公里的功能区,以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为突破口,探索“管委会+街道+社区”组织架构,推广以“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综合服务”为重点的农业共营制,构建“管委会+投资公司”运营模式,园区土地规模经营率达85%。同时,坚持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管理公司化,培育专业服务公司、服务型合作社等多元化服务主体94个,形成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五代”服务模式,搭建“农业服务超市”,实现粮油产加销服“一条龙”。如今,依托天府国际慢城、天府良仓、崇州润恒城等项目,形成总部经济引领的现代农业生态圈。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张菀认为,实现乡村振兴,物质是基础,人才是关键,但是如果缺少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就难以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农业农村发展的能力和潜力就无法最大程度地有效发挥出来。“只有通过有效的体制供给和体制机制创新破除壁垒、理顺关系、打通经络,才能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可持续的动力支撑和制度保障。”

凭借着体制机制的改革,以柑橘、猕猴桃为主导产业的蒲江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尝到了“甜果子”。该产业园推行“公司+合伙人+订单”“公司+土地股份合作社”等模式,采取技术托管、授权种植、股份合作等形式,建设标准化规模化基地,园区内产业集中度达90%。同时,创设“八免四补十大服务”扶持政策,建成电商产业园、水果物流中心两大营销平台,园区入驻电商企业93家,联动镇村发展电商主体3400余家,年销售额达8.5亿元,带动泸定水蜜桃、西昌石榴、攀枝花芒果等兄弟市州农产品销售1.6亿元,初步形成“买全川、卖全球”产供销一体化格局。

看到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保障,视察组人员纷纷表示,要持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让农村的资源要素活化起来,让广大农民积极性创造性迸发出来,让全社会支农助农兴农力量汇聚起来,为乡村振兴添活力、强动力、增后劲。

D

党建引领促振兴

进入战旗村,一幢幢新建的漂亮民居极为打眼。村道上,三三两两的村民脸上洋溢着笑容,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幼儿园、健身房、超市等设施一应俱全,宽敞平坦的水泥道路上,花香袭人,小桥、流水,乡野、人家,处处是一派现代化的田园风光。

今年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战旗村时称赞“战旗飘飘,名副其实”,嘱托要在乡村振兴中“继续走在前列,起示范作用”。

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战旗村依托服务全川“七大共享平台”中的农村土地交易平台、农村金融保险平台和农产品交易服务平台,正着力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

战旗村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的突破口,便是以党建引领改革突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这其中,在全村党员中深入开展的“三问三亮”活动,便旨在让党员意识强起来、党员身份亮起来、党员作用显起来、党员先锋树起来——

亮剑“三问”,时时对镜自照:自己入党为了什么?二问自己作为党员做了什么?三问自己作为合格党员示范带动了什么?坚持“三亮”,党员主动亮身份、亮承诺、亮实绩,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始终铭记党员身份,谨记发挥党员作用。

强有力的基层党建保证了村集体经济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为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实基础。战旗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以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等形式带领群众致富奔康,引导群众发展产业,共享集体经济发展红利,实现了党员聚在产业里,群众富在产业中。2017年,战旗村集体资产达到4600万元,集体经济收入462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053余元,高出全区平均水平1993元。

“我明显感受到,要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就一定要更好地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和动员能力。”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李蓓参观战旗村后充满感慨。她说,只有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带领群众、推动经济发展的战斗堡垒作用,才能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本报记者 张家华 杨彩华

摄影 张青青

原标题:成都市人大常委会视察乡村振兴工作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