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郭晓鸣
农村经济转型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在思路上应从两个维度来看待和发展。
一是促进农村多元化金融体系的建设。长时期以来,农村金融覆盖能力有限,存在明显的金融垄断。正规金融(包括农业银行、信用社等)弃农离农现象日益加剧。在金融体系建设上,正规金融应当进一步深化改革,深化农村金融和农民、农业之间利益联系,提高金融效益。同时,包括村镇银行、小微贷款、资金互助合作社等非正规金融也要加大发展力度。通过打破正规金融垄断,在竞争中降低农民融资成本,提高对金融服务的质量。
二是促进农村金融产品的创新。要加快发展土地金融,让土地、宅基地、承包地等具有抵押能力,解决农民无抵押物的困境。生产性基础设施包括苗木、大棚、存栏牲畜等,也可抵押融资;此外,农产业预期收益抵押,也是创新农村金融产品的重要渠道。
除抵押产品外,发展农村信用体系也要跟上。通过激活农民信用价值,发展信用担保。在融资增信上,需加快推进农村信用评级、建立农村信息中心,解决好农村融资的风险问题。总而言之,农村金融需要多元化发展,最终实现在竞争中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标。
加快发展农村金融,下一步需要从3个方面突破:
首先,重点发展产业性资金互助合作社,改变过去单纯的资金互助,从而降低因大量吸收存款和集资带来的风险。实践证明,产业性资金互助合作社稳定性强、风险较小,这种模式是成功的。
其次,在金融创新方面,要激活农村要素,尤其是土地要素。在金融创新指向上,要唤醒农村沉淀的土地、山林等资源,实现金融服务于产业同步发展,有利于现代新农村建设。
再者,重点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家庭农场、合作社、种养大户等,通过针对性扶持,给予更有效的资金融资支持。
(本报记者陈碧红整理)
原标题: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和小微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