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页篇幅报道成都
《凤凰周刊》建刊15年来,第一次将一座城市的改革发展历程作为封面报道。
成都主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成都制造2025”,是有战略的改革
持续创新驱动,打造创业创新西部高地,是有质量的改革
以人为本、民生至上,是有温度的改革
引领“钻石经济圈”,增强辐射效应,是有梦想的改革
“成都是一座有理想抱负的城市,我们希望全面展现它在‘新常态’下的华丽转身,深入剖析成都引力。”
最新一期《凤凰周刊》用67页篇幅,重磅推出封面故事《成都引力:新常态下城市转型调查》。《凤凰周刊》常务副社长丁晓曙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成都的改革实践有战略、有质量、有温度、有梦想,是中国“新常态”切实可行的有力证明,对全国都具有示范作用和借鉴意义。“《凤凰周刊》建刊15年来,第一次将一座城市的改革发展历程作为封面报道。这个选择是成都,我觉得是我们寻到宝了。”
成都改革实践是中国“新常态”切实可行的有力证明
“现在中国进入‘新常态’,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出的一系列举措展现了中国改革发展的决心。但是国际舆论对中国发展前景颇有质疑。我们就希望找一个实例,能证明中国能实现‘新常态’,而不是跌入‘中等收入陷阱’。”丁晓曙说,这个实例就是成都。
丁晓曙告诉记者,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和成都接触,长达一周的实地了解让他颠覆了对成都原有的印象。“成都不仅是一座西部的慢节奏休闲城市,它更多的是一座具有现代化国际化视野,转型升级、改革发展的魄力以及一系列切实可行战略规划的城市。”丁晓曙看到了成都通过转型升级,成功进入经济增长快车道,经济总量首次跨入“万亿级”的同时还积累了不少系统性的制度成果,这都成为成都的“引力”。
随后,《凤凰周刊》又派出6人记者团队深入成都进行长时间的调查采访,更加了解到成果的背后,无不包含着创新与改革。按照“‘新常态’下要有新的视野、新的理念”的要求,走在改革前列,发挥出独特的“成都引力”,吸引大量国内外高科技企业和优秀人才投资兴业。“我们在对相关议题深入调查后,认为位于中国西南内陆的成都近年来以坚定的态度迈开改革开放的步伐,以自己的实践在证明,‘新常态’在中国是切实可行的。”
“新常态”下成都改革发展经验极具示范意义
“成都的转型是全方位的。”让丁晓曙印象深刻的,除了成都在经济上主动转型,取得瞩目成绩外,还有它在发展过程中具有前瞻性的战略眼光 。历史文化方面,成都承接深厚的自然人文底蕴,发挥“天府之国”的魅力;民生方面,成都以人为本,多措并举,极具人文关怀;生态方面,成都敬畏自然,拥有长远战略眼光,不忘留住青山绿水……
对此丁晓曙对成都的改革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成都主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成都制造2025’,是有战略的改革;持续创新驱动,打造创业创新西部高地,是有质量的改革;以人为本、民生至上,是有温度的改革;引领‘钻石经济圈’,增强辐射效应,是有梦想的改革。”丁晓曙说,这样的改革方向,将让成都引力发挥到更大。
在丁晓曙看来,相较于中国传统经济发动机的沿海地区,内陆城市成都的改革经验在“新常态”下更具推广和借鉴意义。报道中也写道:“为了实现‘新常态’,中国经济迫切需要一个新的支点。结合‘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这个支点理应在中国的西部。站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与城市发展‘万亿级’历史交汇点的成都,有潜质成为大陆经济的‘第四极’。”丁晓曙说,希望通过该系列报道,生动展现成都在转型中的故事、做法、经验,进一步扩大成都的示范作用。
本报记者 余书婷
原标题:成都的改革 有战略 有质量 有温度 有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