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浪费?堵住霉变救灾物资的漏洞
花了这么多钱,建了这么多这么好的减灾救灾基础设施,如何才能管好用好,避免减灾救灾资金的巨额浪费?想起前些年不时见诸媒体的“救灾物资霉变”新闻,川观君操碎了心。
仓库建好后,里面的物资就一定能买够用好么?人员密集的应急避难场在突发状况时会不会发生踩踏、火灾等事故?救灾款到底拨多了还是少了,如何保证公平?带着这些问题,川观君走访了各地民政部门。
一问
霉变大米、过期方便面的隐患问题该如何解决?
盐亭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
2011年8月,《四川省救灾物资管理办法》正式实施。作为四川省综合减灾救灾体系中体制机制建设中一部重要法规,办法第12条、13条明确,储备救灾物资的品种主要为棉衣裤、帐篷等生活用品,而食品类物资则可与当地有关供应商(厂)家委托定点代储。“比如方便面,我们就可以请超市代储,这样就避免了霉变过期等问题。”
为了加强监督,办法第16条还明确,各级民政部门应在每年4月底和10月底前逐级向省民政厅和财政厅上报救灾物资储备情况。因管理不善等人为原因造成损失的,将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还将追究刑事责任。
二问
防灾救灾资金如何用好管好?
四川省减灾委办公室主任(省民政厅救灾处处长)王绪恩:
“5.12”汶川大地震时,为了安置老百姓四川各地建立了大量板房区。灾后重建基本完成后,人们曾为板房所占用的大量土地硬化后无法复耕而着急。地震的经验教训在新的法律法规上得以应用:去年11月,省减灾委出台《四川省受灾群众集中安置区规范化管理指导意见》,明确“应急避难场所应避开可能发生次生灾害的区域,尽量不占用或者少占用耕地和有林地,尽可能地与灾后重建规划相衔接”。
人们还记得今年跨年夜,上海发生踩踏事故,造成30多人死亡的悲剧。突发状况下大量群众涌入避难场所该如何确保安全,意见明确了各个部门责任。这对保障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原标题:【揭秘】四川155亿元减灾救灾资金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