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制造业为核心,加快互联网在制造业全领域的渗透,推进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企业负责人、一线职工以及相关专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纷纷表示,成都制造未来发展,应走“两化融合、产业联动、业态高端”的融合发展之路,推动成都制造迈向“工业4.0”。
问计
咕咚网创始人申波
高端人才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核心
在我看来,中西部城市之中,成都创新氛围和产业聚集力度是最强的,产业集群、人才储备、政策扶持三大要素,成都在中西部城市中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穿戴科技”是“互联网+”产业之下,软件与硬件结合的新应用领域。当电路和芯片越来越小,智能手机可在移动中互联之时,“穿戴科技”时代的来临,就在咫尺之间。
眼下,苹果、三星等全球企业,都在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其中,咕咚网也不例外,我们从在天府软件园的创业场起步,花了多年时间瞄准科技“可穿戴”这样一个全新的市场,眼下,已经占据了国内健康智能手环的相当比例市场份额。
这个项目最核心的就是体现“智造”的要素,当时在全球同行中,只有一家企业在生产类似的产品,而在国内我们就是货真价实的第一,算是国内可穿戴市场的开创者。眼下,“咕咚造”智能可穿戴设备已有数千万注册用户,旗下智能手环产品已经推出多款,咕咚网同时与华为、中兴、欧姆龙等公司联合,将自己的平台开放给第三方公司,进而增强整合联动实力。我们的愿望,也是目标,就是能在不久之后,走向纳斯达克。
在我看来,中西部城市之中,成都创新氛围和产业聚集力度是最强的,产业集群、人才储备、政策扶持三大要素,成都在中西部城市中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成都很多高校,为企业培养储备大量人才,基础素质很不错。而且目前高端人才欠缺这一困境已经开始有所改善,很多一线城市人才开始回流,我们公司30%人才是从外地回来的,这也从侧面说明成都对人才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企划部姜君
离开了信息化 公司将无法正常运转
科伦集团新都基地立体库,这一目前亚洲地区最大的医药立体库,共有18个巷道,44排货架,94列货架,共39865个货位。如果依靠人工记录、搬运来实现产品销售物流这一过程,那无疑后果是无法想象的!
作为成都本土企业,被工信部评为国家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之一的科伦药业,其工业化、信息化融合的深度和广度,更能体现成都在推进“两化融合”工作成效。
科伦集团新都基地立体库,这一目前亚洲地区最大的医药立体库,共有18个巷道,44排货架,94列货架,共39865个货位。如果依靠人工记录、搬运来实现产品销售物流这一过程,那无疑后果是无法想象的!
维系科伦药业正常运转的是科伦药业高度融合的、综合的、高性能的信息平台。围绕科伦药业全产业链的各个业务系统,每时每刻同时有700余人在处理订单、采购、仓储管理生产、销售、财务、运输、支付等各类业务,每时每刻同时有500余人在处理和审批办公事务,这些高度集成的系统作业本质上就是公司生产办公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作为企划部的工作人员,姜君对此很有感触,“离开了信息化和信息系统,公司将无法正常运转。”
信息化的介入,同样让科伦集团在发展过程中事半功倍。姜君认为,信息化项目和体系建设的作用体现在支撑和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和转变发展方式上,科伦用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不仅是发展方式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带给企业一种创新思维的突破。
成都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潘方勇
变革生产模式 实现更为智能的制造
成都作为一座极具发展潜力的城市,毋庸置疑的有着雄厚的工业基础,而同时,成都的移动互联网产业正呈现出井喷式发展,已成为成都众多产业领域中的新生力量。
“工业4.0的概念是由德国提出的,致力于提高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而中国制造2025也已出台,是我国制造业实现‘由大到强’的行动纲领。”成都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潘方勇接受采访时表示,成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应在遵循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制造强国这一导向性目标的同时,立足于成都制造业现有发展阶段和既有工业基础,将关注点聚焦在基础性、前沿性或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产业领域,体现成都特色。
“要实现工业转型升级,实现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必须要实施‘两化融合’战略,通过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推动创新。”潘方勇认为,在推动两化融合的进程上,成都有着非常好的基础,也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成都作为一座极具发展潜力的城市,毋庸置疑的有着雄厚的工业基础,而同时,成都的移动互联网产业正呈现出井喷式发展,已成为成都众多产业领域中的新生力量。而且成都汇聚了电子科大、西南交大等高等院校,拥有强有力的高端人才支撑。这些都成为推动成都‘两化融合’进程的基础力量。”潘方勇对记者说道,在此基础上,就是要打破工业化和信息化分属两大不同领域的固有观念,通过信息技术改造其他产业,在深层次的碰撞融合中催生新的颠覆性的技术。
而如何通过“两化融合”实现成都工业转型升级和信息通信业融合创新呢?潘方勇认为,生产模式的变革尤为重要。也就是说,成都应在政府政策引导的基础上,基于既有优势,采取更为灵活的生产模式。“制造其实应该是很简单的事情,这种‘简单’就是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从而融合现实生产和虚拟生产。”潘方勇说道,比如,制造业的前端试验和研发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搭建的模拟实验室进行,从而筛选或设计出最为适宜的样品,再通过批量生产让产品面向市场,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消耗、节约成本,还能提高生产效率,最终缩短产品上市时间。
如潘方勇所介绍的那样,通过两化深度融合,成都制造将实现全方位的提升。“‘两化融合’就是制造智能化的过程,随着信息化技术在制造领域的广泛应用,生产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都能得到显著提高。”潘方勇表示,同时,通过更为灵活、智能的制造,还能实现制造业发展的持续低碳,绿色环保。
原标题:推动成都制造迈向“工业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