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世淦整理出来的滕县战役中川军阵亡将士的名单。 梁斌摄影
台儿庄战役中的巷战,中国军队攻击日军的一处据点。 (资料图片)
滕县外围战主阵地界河。(资料图片)
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地区沿着湖岸行军。 (资料图片)
台儿庄战役中,中国军队的一处防御工事。 (资料图片)
日军绘制的滕县东门附近“突入点写景图”。(资料图片)
壮士出川——重走抗战路
全球寻访川人抗战足迹大型系列报道21
第七站·山东
川军22集团军坚持抵抗两天后,日军突破外围打到滕县城下
在青岛工作的王愔有个宿愿:看看爷爷王麟冒着枪林弹雨拼死守卫的滕县(今滕州)东关,找找作为团指挥所的城东门门洞,问问还有多少当年战场的痕迹,捧捧爷爷用鲜血染过的热土。
遗憾的是,早年的城墙已不复存在,东城门也不知去向。问到的人几乎都说不出具体位置,大致指出的地方都是车水马龙的现代城市街道,里面满是为生活忙碌的人群。当年战场的硝烟已化作历史的烟尘,唯有一座古塔矗立在原地,用残留的弹痕述说着当年的悲壮。
与王愔的宿愿不同,有个日军老兵的愿望是:想到滕县西北方向的洪山口看看,探寻下此地为何会成为日军的“死亡山口”。
1938年3月14日
日军大炮轰飞机炸
川军浴血守住阵地
2015年4月初,王愔和严裕寿等人受邀参加台儿庄大捷77周年纪念活动。刚在台儿庄参加完活动,王愔等人就马不停蹄赶到枣庄,拜访滕县战役研究专家任世淦。在那里,伴随着任世淦的二胡声,王愔深情唱起了《长城谣》。离开时,严裕寿向任世淦鞠躬致谢。
王愔和严裕寿对任世淦这个80岁的老人充满敬意。王愔说,最初,他对爷爷王麟的了解是从电影《血战台儿庄》开始。电影中,战事最危急的时刻,一个看不出面色的士兵向122师师长王铭章报告:“740团团长王麟死战不退,已和阵地上的官兵们一起壮烈殉国了。”
王愔还了解到,爷爷王麟在山西战场时旧病复发,被卫兵用箩筐抬着到阵地上指挥作战。病愈归队后,坚持到山东前线指挥部队。
后来,王愔同任世淦一起,走访了滕县西北部的大坞、东北部的北沙河、龙山等川军当年的血战战场,在寻找爷爷足迹的同时,她的思绪回到70多年前的几个日夜——明知敌强我弱,仍拼死抵抗等待援军,等不到援军,就孤军奋战。
那场注定载入史册的战役在1938年3月14日清晨打响。日军甲种师团第10师团下属的濑谷支队1万多人,全线进攻滕县外围阵地。
滕县及外围由川军22集团军防守。此前,第五战区急调张自忠的59军北援滕县。岂料张自忠到达滕县时,日军对临沂发动猛攻。临沂和滕县一样,一旦不保,日军都能迅速占领台儿庄,然后直下徐州。张自忠部被派到临沂。
此时,能抽调增援的部队尚在数百公里外的路途中,台儿庄、徐州犹如一座空城。滕县只能由22集团军两万多人独当一面。
早在3月9日,日军的进攻作战就已准备就绪。14日拂晓,日军分4路同时攻击22集团军阵地。炮轰、飞机轰炸密集而至,川军阵地火光四起。
据45军745团团长姚超伦回忆,日军一顿炮火打过来,阵地上瞬间落下数百发炮弹,连野兔子都被炸死一只。一发炮弹打在他的身边,炸伤了两个传令兵,其中一个重伤,姚超伦也受了轻伤。
与日军轻重武器的猛烈攻击相比,川军的武器实在是太落后了。步枪有的连来复线都磨光了,射击起来像土枪那样砰砰砰响,子弹乱飞,距离稍远一点就打不准。
外围作战中,日军和川军战斗力的巨大差异已经非常明显。日军火力相对川军有绝对优势,川军的武器几乎只有在200米内才能造成日军伤亡。
这样出现一个悲壮的场面:很多川军战士干脆把枪放在旁边,作战时,等日军靠近再用手榴弹和大刀。当然,川军还有几门迫击炮还击,但每还击一炮,就被日军连续轰击几十炮。
22集团军虽然处于绝对劣势,但在14日一整天的血战中,基本守住了阵地。只是,驻守界河、龙山一线的45军两个师伤亡很大。
滕县人陈慕唐曾见过运尸场面。他回忆说,14日下午,他去迎接运尸小分队,“有多少辆车呢?不知道。”他迎接的那辆车上有两具尸体:一位大约30岁,留着平头,张着大嘴,好像仍在喊“冲呀”,嘴里镶着金牙,像是个军官;另一位年纪差不多大,脸上有一道很深的刀痕,鼻梁被砍断,血肉模糊。
陈慕唐从中看到了川军的浴血奋战,还看到了滕县民众支援前线的热情。他记得,帮助运尸过程中,一位年约50岁的大娘,背着一具川军遗体,往南跟着走。她走得慢,他们走得快,一会儿撇下她了。
后来,陈慕唐一直念念不忘,那位大娘最后怎样了?是否幸免于难?
原标题:滕县外围战 日军遭遇“死亡山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