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成都中院在全市法院推进诉讼服务中心建设,2013年试点推广人民法庭职能创新改革,2014年打造“半小时诉讼服务圈”,今年,突破仅在诉讼服务领域提供服务的局限,以“线上线下”立体化全天候诉讼服务网络为统领,以服务群众为核心,全面整合诉讼服务、非诉服务、诉调对接和法治宣传“四项职能”,通过实实在在的47项措施,努力构建多渠道、一站式、综合性、多元化、全天候、立体化的司法服务网络体系。
如今在成都法院,说到打官司,闪回在脑海里的不再是“难”和“一趟一趟地跑法院”,相反,根据当事人具体情况设定的“线上线下”诉讼服务模式不仅能更快捷地处理好矛盾纠纷,而且服务更周到妥帖和舒心。
线下:家门口的法庭
“实体店”—“连锁店”—“便利店”式服务
家住成都市郫县花园镇的赵先生因为一起伤害纠纷,准备打一场官司。按照以往的惯例,他应该到离家30多公里的郫县人民法院递交材料和立案,然而因为腿脚不便,他一直没能成行。在打电话咨询了郫县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后,他被告知,可以到离家几公里的安德人民法庭进行立案。
只花了10多分钟,赵先生就来到了安德法庭。考虑到赵先生腿脚不便,法官立即开通了优先调解的绿色通道,按照赵先生提供的电话号码联系上了被告,通知对方到安德法庭进行调解。一个多小时后,被告曾先生来到法庭。在法官的主持下,赵先生与曾先生各让一步,双方达成了赔偿协议,由曾先生一次性赔偿1.1万元,结案了事。
“真没想到,我的事情拖了大半年没有解决,到法院半天就解决了。”赵先生感慨之余认真地在法庭的评价本上写上了大大的一个“好”字。
2011年成都中院在全市法院推进诉讼服务中心建设,2013年试点推广人民法庭职能创新改革,2014年打造“半小时诉讼服务圈”……如今,成都法院系统已然构建起一个平均覆盖半径在10公里以内,以成都中院诉讼服务中心为基点、基层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为支点、人民法庭诉讼服务点为终端,覆盖全市的诉讼服务网络体系。
以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实体店”、法庭诉讼服务点“连锁店”、社区诉讼服务站“便利店”为载体,成都中院改变以往只在诉讼服务网络体系提供诉讼服务的做法,增加整合非诉服务、诉调对接和法治宣传职能,设立调解室、心理咨询室、志愿者服务岗,提供检察官和律师来院工作场所,公示108项程序性事务办理时限……
敞亮开放的大厅,通过自助查询设施,只要输入案号,系统马上显示出案件的进展情况;查阅电子卷宗与复印打印服务连接,诉讼群众“立等可取”;无线WiFi上网、便民诉讼指南、急救箱以及饮水、雨伞等温馨服务设施一应俱全;文书生效证明与申请执行并联窗口服务,减少诉讼群众审批环节;LED显示屏滚动播放着成都中院制作的法治宣传片;针对特殊群体,还备有轮椅、盲文版诉讼指南、母婴室、医务室、律师休息室等。
调解室专门用于立案时遇到的感情纠纷、邻里纠纷、朋友间借贷等纠纷。工作人员会首先建议此类案件当事人到位于休息区的调解室“坐一坐、喝杯茶”,再由人民调解员或者立案庭资历深厚、经验丰富的法官主持调解,通过辨法析理、调劝结合等形式切实化解当事人的矛盾,在温馨的环境里消解心里的疙瘩。司法为民就体现在这一项项贴心服务之中。
线上:指尖上的法院
“网店”式服务
除线下“实体店”服务外,成都中院整合线上服务,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传统通信结合,打造“1234”终端服务,即一端、两微、三网、四公开,整合成都法院网、司法公开网、网上诉讼服务中心等互联网网络,以及APP手机客户端、微博、微信等,12368院长公开电话、公开信箱、公开邮箱、公开短信等院长四公开平台,打通“最后0.5公里”,真正将司法服务送到家。
“严某某,您申请执行的(2014)成执字第××号案已进入资产处置阶段,已控制财产为某地房屋两套,控制时间2014年8月8日,承办法官罗××,联系电话0288291××××,您可向我院继续提交被执行人财产线索。”
“您好,您提交的旁听庭审预约申请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已回复,请登录网上诉讼服务中心该栏目查看。”
“王女士,您预约的本周星期日办理立案事务现已受理,请您于星期日上午9时携带好相关材料前来成都中院诉讼服务中心,届时将会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接待您。”
手指一动,告别频繁奔波,当事人只凭短信就可实时接收审判执行进程中的22个节点信息、节点前后的32项内容,足不出户即能掌握案件进度。
手机一扫,关注“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官方微信,通过网上诉讼服务中心,点击“旁听庭审预约”,群众关注的庭审尽在掌握。
电话一通,若当事人工作繁忙或者行动不便,只需拨打12368热线电话,预约节假日、预约上门立案或者办理诉讼事务轻松搞定。
原标题:成都中院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司法服务网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