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关注新津县花源镇柳河社区
如何让“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与实际工作结合,真正帮助群众解决民生难题?新津县在探索推行“一家人”社区工作室、社区经理(网格信息员)等制度,以及“挂帮包”“双报到”等活动的基础上,创新推出领导干部“三值守”制度——四大班子领导、县级部门领导、乡镇党政领导带队到村(社区)值班服务,村民小事找社区经理,大事直接联系乡镇,甚至县领导——实现了联系服务群众的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好评。日前,本报记者深入新津县花源镇柳河社区进行了采访。
“一家亲”
社区更和谐
“1+3”管理模式 有困难社区经理来帮忙
走进花源镇柳河社区,花木葱茏、竹深径幽,到处干净整齐,环境优雅。为了让小区居民住得更舒适,小区内不仅绿树成荫,还安装上了各种健身器材,空地上连成一片的休闲长椅,是大家喝茶聊天的好去处。
小区里,社区经理宋玉芳正忙着回复大家之前提出的各种问题:
“3栋附近污水井盖旁的泥土太高了,一下雨泥糊糊的,请清理一下。”
“好的,已跟物管说好,马上安排清理。”
“小区里的白杨树枝太高了哈,尤其我们13栋这边,都挨到窗子边边了。”
“知道了,这段时间宋姐比较忙,不好意思哈,已安排工作人员尽快修枝。”
宋玉芳是柳河社区“一家人”工作室成员。每天早上,她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社区收集信息,挨家挨户对之前居民反映的问题进行回复,解决不了的就留到每周一与村两委开会时共同讨论——这已经成为她这几年的工作习惯。
记者跟随几个反映问题的群众走进“一家人”工作室的办公地点,正好轮到孙文元和谭长清值班。一问缘由,原来是附近居住的梅阿姨和社区文宣队里的几位队友吵了起来,都是些小事,比如跳舞时你站的位置比我好之类。调解能手孙文元几句笑话一讲,慢慢打开了当事人的心结。
“化解纠纷只是工作室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平时比如社区管理、帮助居民就业、办证、咨询等事务也是我们的主要工作。”孙文元说,村民们反映的问题多种多样,从小区楼下的休闲椅安放到车棚停车、小区遛狗、楼梯口下水管漏水等包罗万象。他们每天都会保证办公室有两个社区经理值班,一个负责接待群众,一个就到社区转悠,了解核实相关情况。
像社区经理这样的新事物,只是当地基层治理机制诸多变化中的一个。在公共服务方面,花源镇大力培育社会组织,充分挖掘辖区资源,把政府管不了、管不好的事项交由社会专业组织管理,实行服务外包。社区还创新实施了“1+3”管理模式。“1”即小区党支部,在社区党总支的领导下筹建三个群众组织,“3”即小区议事委员会、小区监督委员会和小区协调委员会。小区内实行网格化管理,将群众推选的村(组)干部、热心党员选聘为社区经理,负责收集小区居民家庭信息,处理、反馈群众的建议和诉求,能处理的由社区经理当场进行处理,不能处理的则上报给社区平台协调处理。
“刚开始大家不太习惯,在路上吃瓜子会直接把瓜子壳扔路上,家里吃了玉米随手就把玉米棒子从窗户甩出去。”68岁的何金华老人告诉记者,随着社区“一家人”工作室、社区经理等各种制度的推行,居民的生活习惯慢慢有了改变,衣服穿得越来越干净,连普通话都说得越来越顺溜。现在,小区的绿化、休息、健身等各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大家都很珍惜这样的好日子。”何金华说。
“三值守”
疑难杂症分级分层
群众拍手称快 多渠道化解烦心事
除了培育社会组织、发动群众参与社区服务,在“一家亲”的基础上,当地政府还紧密结合领导干部“三值守”制度,采用网上信息平台配合社区经理“民情档案”的网格化管理模式,社区环境有什么问题,群众有什么民生诉求,还需要添加哪些公共服务设施,都能及时得到反馈和解决。
“你好,我是10栋3单元2楼的居民,我家的水管漏了,麻烦帮我找人修一修。”采访中,记者遇到好几次居民找社区经理孙文元反映情况,每次他都会停下来,先在《民情日记簿》上作记录,简单的就赶紧打电话预约修理工人,复杂的留下来每周例会时向村两委和镇乡干部反映。
60多岁的孙文元自己就是花源镇柳河社区的居民,由于早年有过担任村委会干部的经历,被大家推选为社区经理。孙文元告诉记者,以前小区保安每天至少要接到十几个居民的电话,都是反映停电、漏水还有邻里纠纷的问题。保安管不了,也不想管。现在有专人处理,还有各种记录,问题越来越少,社区环境越来越好。
“以前没有这些管理机制,往往是‘小事拖大、大事拖烂’。”在花源镇政府工作的车丹丹表示,年轻人可以上网和我们沟通,中老年人可以找社区经理或者拨打民情热线,遇到实在难以解决的疑难杂症还可以等县领导上门值班的时候现场反映——分级分层的问题疏导机制,令过去困扰政府和群众的疑难杂症得以从多渠道化解。
柳河社区有1000多户、近3000名居民,大部分都是“洗脚上田”的农民。集中居住之后,村里没了集体资产,以后的生活怎么办?“当时第一感觉是干净,能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是大家的梦想。”在社区住了多年的老党员宿应伦说,鼓励部分人员就近就业外,还有部分人以后靠什么过活?
花源镇干部杨波对记者坦言,那时候有好多居民找到社区,要求把底楼铺面作为村集体资产分给个人,单独经营;还有很多人找到社区,要求帮忙找工作、解决社保等问题。
“很多问题不要说村上,镇上都无法解决。”杨波告诉记者,“三值守”工作开展后,我们把相关问题提交县联席会议,村社、乡镇、县领导会同国资局、就业局、工业园区等多部门进行了多次沟通协调,负责联系该社区的县领导和单位还进行了大量走访调查,了解居民的就业意愿和实际困难,最终定下了结合民情档案,为村民提供免费就业培训,先就业,再上楼,主动对接市场,拓展村民就业增收渠道的一系列措施和办法。
家住11栋2单元的刘小其之前在建筑工地搞电焊,前些年他因为腿疾丧失劳动能力,一家人生活无着、焦头烂额。“三值守”工作中,联系该村的值守镇干部了解到他的实际困难。一面积极联系民政部门等询问相关政策;另一方面在社区和镇乡内部多方协调,帮他爱人安排了社区垃圾兑换点的工作,还为刘小其和他父亲介绍了附近楼盘当保安的差事。现在,一家人总算顺利熬过了难关。
柳河社区书记向前明已经在社区服务了20多年,他清楚地看到了整个柳河社区的变化。“现在大家看到我,都喊我去喝茶、吃酒、摆闲条。”向前明说,社区建了就业指导中心,结合“民情档案”开展针对性培训、送职位上门等服务;群众有任何困难、意见,可以找社区经理,可以登录网站反映,还可以到“三值守”办公室直接找乡镇领导和县领导,渠道多多,方便又快捷,有些服务甚至比城市小区还先进。
原标题:“一家亲 三值守”破解社会治理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