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提示
围绕建设“法治环境最佳、法律服务最优、法治文化最浓”的全国法治城市,成华区坚持寓普法、依法治理于法律服务,紧密结合“北改”工程、创新社会管理、改善民生民本、建设平安成华全面推进“六五”普法。经过五年的努力,成华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基本建立,法治政府建设进一步规范,城乡一体法律服务体系基本构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深入推进,全区学法用法守法氛围进一步提升,形成全社会竞相参与、法治建设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深入各个领域
“关键少数”带头学法
这5年来,成华区委中心组组织学习法律45次,举办“成华区领导干部法治大讲堂”15期,培训领导干部4500余人次,全区各街道、各部门共举办法治讲座600余场(次),94名拟任命领导干部和拟任法官、检察官进行了任前法律考试,组织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培训考试和公共法律知识考试2085人次;先后举办党政干部培训班55期,对全区3000余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党群干部进行了法律知识培训,机关干部依法办事能力进一步增强。
全面推进法律进社区(乡村)。将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治宣传等纳入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内容,通过网格人员向网格内的群众开展法治宣传,提高城乡居民法律素质和法律意识。开展“人人讲法、讲安全、懂安全、用安全”为主题的“法治大讲堂 送法进工地”活动。组织实施“走基层进万家 法治成都惠民行”法治文艺演出活动。
加大对青少年学生法治宣传教育力度,做到法治副校长和法治辅导员、计划、课时、师资、教材、经费“六落实”,深化成华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建设。开展“青少年维权岗”主题实践活动,积极开展“关爱明天 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
定期组织律师开展“送法律进企业”活动,为企业发展提供深度法律诊断服务;举办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治专题讲座、“以案说法”典型案例法律讲座,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治培训年均达40学时。
线上线下推进
法律服务全覆盖
生活在成华区的居民都有一个感受,如今,办事越来越方便,获得法律服务越来越简单。这得益于区上一方面依托成华法治手机报、新浪(腾讯)@成华司法政务微博、成华区普法网、全市首个法律援助官方微信“微法援”4个线上宣传平台,通过网络渠道推送法律资讯、发布律师信息、公布法治宣传工作信息,实时进行法治宣传资讯和工作动态线上传播推广,实现法律服务在线咨询、预约申请和网上初审,打破时间界限,打通法律服务“断头路”,全天候为困难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另一方面是成立“普法讲师团、法律服务小分队、法治宣传志愿者、法治文艺小分队”4支线下队伍,依托“14个街道法律服务工作室、106个社区法律工作联系点”,通过预约服务、上门服务、优化环境,积极为全区市民提供优质高校便捷的法治宣传服务,切实做到法治宣传为民、法治宣传便民。五年来共举办法治文艺演出20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60万余份,提供法律咨询服务6500余人次,举办法治大讲堂专题法律知识讲座600余场,得到了省司法厅、市司法局充分肯定。
开设法治大讲堂专栏、开设“法在身边”栏目和滚动播出法治宣传公益性广告、举办《经视说法》、成立全省首个法治文化创意工作室、在100个有条件的院落建成了“连心驿站”……区、街、社区级级有阵地,广场、公园、学校处处见法治,全区学法用法氛围浓厚,各类人群都可以在休闲娱乐的同时学习到法律知识。
创新管理模式
探索“老旧院落整治”
近年来,成华区创新“先自治,再整治”基层治理模式,摸索出一套以老旧院落综合整治为突破、以院落充分自治为核心、以集成服务为重点的基层社会管理新模式。社会和群众的参与面不断扩大,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有效提升,完成全区325个老旧院落综合整治,初步形成院落“治安群防、工作联动、问题联治、平安联创”的工作局面,群众满意度、群众参与度、社区和谐度、社区安全度均有提升,社区矛盾纠纷总量下降了20%。作为成华区老旧院落整治的典范——新鸿社区法治与自治并重创新开展基层民主法治的做法被省委办公厅《每日要情》2014年第230期采用并受到亲笔批示。
2011年,成华区建成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专网,全区127项行政审批事项实现了网上申报和网上预审;深化了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改进完善了网上行政处罚系统,丰富了系统功能,积极探索了行政处罚电子化的有效方式。区级行政执法部门建立了法律法规库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数据库,实现处罚电子化运行区级部门、街道全覆盖。“成华区网络问政平台”荣获“2012中国政府网站政民互动精品栏目奖”。
本报记者 黄燕 文/图
原标题:线上线下全面推进 普法触角深入各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