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省食药监局对外公布的今年最新一批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显示,遛洋狗、思全等60批次食品因食品安全问题被曝光,这是近两个月以来监管部门公布的第6期抽检报告。
在此之前的5期抽检信息中,还有北京二锅头酒、绵春贡酒、酒鬼花生、天喔煮瓜子、徽记川辣子花生、“好吃点”香脆核桃饼等300批次食品登上“黑榜”。
2个月、6期、360批次,相当于每10天就有一批抽检信息公布、每一天都有10批次食品倒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如此高频率曝光背后,折射出了监管部门监管方式的重大转变。
“食品药品抽检信息将一律公开,这是今后各级食药监管部门必须建立的基本工作制度,让消费者用脚投票。”8月21日,国家食药监管总局局长、国务院食品安全办主任毕井泉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要让信息公开成食品药品监管的新常态。
360批次问题食品扫描——
白酒倒在乱加甜味剂上,肉类清洁度不达标
6月16日,在全省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当天上午,省食药监局披露了今年第一批食品安全抽检结果,由此掀起了食品安全抽检曝光风暴。在接下来2个月内,陆续公布了6期食品安全抽检信息,累计抽检粮食及其加工品、食用油、酒类、调味品、肉制品、饮料等27类、5393批次食品,其中累计合格批次5033批次,合格率约为93%,不合格批次共计360批次,不合格率约为7%。
这360批次不合格食品中,白酒品类占比最大,有235批次,占比为65%;
排名第二的为肉及肉制品,有31批次,占比约9%;
排名第三的为餐饮休闲食品,有26批次,占比约8%。
其余不合格数超过10批次的食品还有调味品、膨化食品等,饮料、豆及豆制品、乳制品等产品门类合格率较高,较少或未抽检出不合格产品。
原标题:四川两月内频繁曝光问题食品 白酒成“重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