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距离今年2月8日,成都启动“创业天府”行动计划,刚好十个月。
而今天,全国首个全球性创新创业交易会——2015全球创交会暨第十届欧洽会在蓉揭幕。这,既是对十个月成都开拓、持续、深入推进创新创业工作的认同,更是一种检验。这样的认同和检验,饱含对成都未来发展的寄望与期许。
十个月,274天,发端于创业创新的一股新的力量已在成都逐渐凝聚,助推这座城市砥砺前行。
这样一股由党委、政府引领,各区域竞相争流,最终在市场领域激情迸发出的力量,在“十二五”收官、“十三五”启程的当下,助推着成都发展,意义尤重。
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成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双创”工作,积极落实国家、四川省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重大部署,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打造“创业之城、创新之都”城市品牌,以创新创业为轴,驱动经济发展新引擎。
创新、创业,归集为“创”,创出的不仅是一个个项目、产业,更是成都聚全球之势,谋“双创”之道,迸发出经济结构调整转型的路径,城市发展创新持续理念的“新力量”。在“创时代”呈现给世人的全新名片。
以创新持续理念
破解发展难题
——成都依靠创新创业支撑、驱动新一轮发展,既是领命国家战略的必然,也是顺应城市可创新、持续发展理念的必然逻辑。
2月8日,天府国际金融中心座无虚席。成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启动,首场“创业天府·菁蓉汇”活动如期而至。
这一天,是成都打造“创业之城、圆梦之都”的起点之日,成都“双创”启程扬帆。
创业创新“星火”,成都古已有之。从两千年前的都江堰无坝引水工程,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起源,再到镌刻当时顶尖锻造工艺的太阳神鸟金箔……在这片12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壤里,创新创业基因,一以贯之地流淌着。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经济新常态下,新旧增长动力“换挡”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现实课题。中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核心,就是要让创新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力量;目的,就是要让创新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未来五年,创新将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创新将贯穿我们的一切工作,从而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宏大命题,放在西部地区特大中心城市的成都,城市发展,亦然如是。成都经济总量已破万亿大关,但经济转型中,投资效益下降、发展空间趋紧、劳动力成本上升等问题依然凸显。电子信息、汽车、机械三大产业跻身“千亿产业”规模,但市场提档中,创新能力、技术引领提质增效等命题亟待破解。
作为国务院确立的“三中心、两枢纽”,成都依靠创新创业支撑、驱动新一轮发展,既是领命国家战略的必然,也是顺应城市可创新、持续发展理念的必然。
成都承接“双创”东风,落实国家、四川省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重大部署。今年2月8日,成都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搭建“创业天府·菁蓉汇”平台,打造“创业之城、创新之都”城市品牌,在新常态下,积极推进“双创”工作体制机制创新改革,以创新创业为轴,驱动经济发展新引擎。成都市委、市政府结合自身实际,配套出台共计38项政策文件,初步形成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体系。从《成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2015-2025年)》,到《促进国内外高校院所在蓉协同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关于进一步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从《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到《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成都市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一系列围绕“双创”工作的市级政策框架陆续出台,一个创新、创业的顶层设计充分搭建起来,为深入持续推进提供了良好平台。
紧随“创业天府”行动计划的深入推进,成都加快形成更多注重实效的创业服务体系和创新支持政策,充分释放市场活力和改革红利,让大众创业的力量蓬勃生长,让万众创新的活力持续迸发,早日将成都打造成为“创意天堂、创客天下”。
十个月的回首,成都“双创”,成效斐然。
“创业之城、圆梦之都”的城市名片背后,其“实”同样精彩——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8万户,同比增长34.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8.6个百分点;新增注册资本总额4836.1亿元,同比增长94.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6.2个百分点。
透过数据,“双创”作为驱动经济转型的新引擎,在成都12000多平方公里的创新创业沃土之上,蓄势燎原。在成都各区(市)县,创新创业正成为驱动内生发展的新力量,驱动各地在新一轮发展之中,激活市场要素资源,百舸争流、竞相前行。
原标题:“双创”成都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