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三抓” 多方联动强提升
目前,邛崃市小学、初中师资配置均衡指数从2013年的 0.7、0.64均缩小到了0.2以内,其主要做法是:
一是多方合力抓配置。教师编制坚持“总量控制、动态管理”,每年由编制部门核定教师编制总量,教育部门在编制总量内按岗位编制数和动态编制数实施调配,做到一年一调。市教师管理服务中心建立“邛崃市教师配置动态监测系统”,对全市学校教师岗位、学科等变化进行实时监测和更新,以此为依据,按照师生比并结合班师比,合理设置各学校专任学科岗位和教辅岗位。
二是重构机制抓交流。教师交流坚持“常态要求、刚柔并济”,通过竞聘上岗,强化制度性“刚性交流”安排的落实,同时依托项目加大“柔性交流”工作力度,积极探索结对帮扶、“跨校走课”等教师交流新举措,推进校长教师交流的常态化,建立教师校长交流任职长效机制。将交流经历纳入教师评优评先、职称评定和干部提拔条件。2014年,交流教师331名,2015年交流教师260人,交流比例均达到应交流教师的20%以上。
三是多措并举抓补充。新增教师坚持“提升层次、紧缺优先”,邛崃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邛崃市引进高层次高素质教育人才实施办法》、《邛崃市面向重点院校毕业生引进急需人才办法(试行)》,通过考核选聘、公开招聘等措施,引进高层次教育人才和紧缺专业教师。出台《邛崃市未来教育家培养工程实施方案》,每年评选市级“学科带头人”,启动10名未来教育家培养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