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应用主导、重点突破,加快发展节能环保、精密机械及智能制造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型、先导型产业,支持商业模式创新和市场应用推广、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形成产业倍增升级的新兴力量。
——《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近年来,成都新材料产业加速发展,已快速崛起成为国内除深圳、广州等之外重要的新材料技术产业基地,形成了涵盖研发、设计、制造、测试等较完整的新材料产业链,拥有扎实的产业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面对全球新材料领域愈发激烈的竞争和国内诸多城市在这一领域的快速崛起,成都积极吸纳各类资源,以较强的科研实力、较好的新材料产业基础、较为适宜的创业环境,厚积薄发,在高性能纤维和复合材料、电子信息材料、轨道交通材料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加速突破,带动全产业链跨越发展,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岁末走一线】
“成都造”加快走向国际市场
28日下午,记者走进新津县鲁晨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虽然外面天气寒冷,厂房内却热火朝天、一片忙碌。工作人员有的忙着为碳纤维架补充生产材料、有的在操作高压釜,有的在无尘车间检验产品……忙碌而有序的工作场景,让我们感受到这个年轻企业的活力。
据了解,鲁晨是一家专业制造高性能纤维和复合材料的企业。公司从欧洲引进国际先进的复合材料生产设备,如高压釜、缠绕机、高温箱、切割机、浸渍机、RTM等,并与德国技术专家合作,专业生产经纬布、防弹用具、绝缘材料等复合材料制品。如今,随着近两年的建设,公司一期已初步具备生产能力,防弹头盔、碳纤维汽车零部件等过去依赖进口的新材料产品目前都能在成都制造。“成都造”新材料产品正加快走向国际市场。
产品种类多样、环保低碳
专注高性能纤维材料保持技术领先
在公司预浸车间,一个巨大的深蓝色“家伙”吸引了我们的注意。“这是预浸机,用来生产预浸布料。” 鲁晨新材预浸科副主管何进勇向我们介绍,由于预浸料的质量、形式以及加工物性等先天条件决定了后续复合材料成型过程的难易甚至成败,因此在今年年初,公司从德国引进了行业内最先进的预浸机设备,用于将连续纤维或织物预先浸渍树脂,经一定处理后成为贮存备用的半成品。
“先对增强纤维进行预浸渍,然后采用一定的铺放形式将预浸料叠放在成型模具中,经加热熔融使树脂基体流动充模后冷却固结得到热塑性复合材料。”据何进勇介绍,预浸机每次运行时间能保持在20小时左右,仅预浸这条成型工艺线一年可以为公司带来5个多亿的收入。
“采用新材料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仅具有轻质、耐磨耐摔、不变色、耐高温等特点,而且更加低碳、环保。”鲁晨新材办公室主任杨晓说。记者随即与杨晓一起参观了鲁晨的新产品展示架,小到生活中常见的手机外壳、水果餐盘,大到汽车零部件、防弹护盾、绝缘材料、医疗部件等,这里都应有尽有。
董事长王培勇告诉记者,公司专注碳纤维、芳纶纤维等高性能复合材料产品的研发、生产,在高压绝缘、航空航天、汽车和轨道交通等新材料领域保持着技术领先水平。
注重人才培养
携手德国公司开拓国际市场
在另一个车间,几名工作人员正忙着对新产品进行实验。“与标准化产品生产不同,我们主要针对客户需求进行定制生产。”王培勇告诉记者,今年他们已经接到多笔订单,经过研发、试制等环节,为客户提供设计新颖、实用性强、材料品质高的先进产品。
“我们采用的碳纤维、芳纶纤维复合材料,已经广泛应用于无人机外壳、飞机主承力件、高级轿跑车零部件及整体车架、防弹材料等多方面。”王培勇说,“目前厂区建设已初步告一段落,明后年将全力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力争八年内实现主板上市。”
前不久,鲁晨特别引进了有近30年生产管理经验的德国专家Jakobi先生担任生产厂长。技术总监和QS认证团队也都是直接从德国引进。“为进行人才培养,公司每年都会邀请德国新材料行业专家来成都进行为期三个月的集中培训,同时公司也会选拔优秀的员工出国进行短期实践学习。”王培勇告诉记者,他们已与一家德国公司签订了为期五年的合作协议,将携手共同开拓国际新材料市场。
【发展蓝图】
整合资源 向高端化、规模化要效益
“成都将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强新材料对传统产业的导入和产品改造,在应用领域拓展和产业化突破上下功夫,向高端化、规模化要效益。”市经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成都新材料产业规模化发展将围绕加强应用开发、扩大市场占有率、做大规模总量、形成产业聚集等主攻方向,突出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高性能氟硅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特种玻璃材料和新型合金材料领域,重点抓好新纶科技、硅宝科技、鲁晨新材、台嘉玻纤、中光电等项目。
原标题:新材料产业:规模化与高端化两翼齐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