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一首成都味儿十足的说唱作品《茶馆》在媒体及网络上风靡起来。这首成都方言的说唱把我们带回到了记忆中的老成都:“转手糖饼儿,再去逮根丁丁猫儿,院坝头的娃儿晚上一起耍藏藏猫儿;街边边儿,有拨小娃儿,都在等到吃那个,‘嘭’的一声爆米花儿……”这首作品的创作者@拓山流_Jason,真名李晓辉,在成都长大。日前,本报“Go Chengdu”网站记者采访了李晓辉。
李晓辉说自己是一个喜欢音乐,爱功夫,做着设计师的活儿,教教学生,偶尔用影像说点儿故事的年轻人。
音乐
不识谱却创作数十首歌曲
那是2013年的夏天,李晓辉和一帮朋友在茶馆里聚会,边喝茶边聊着彼此的近况和童年的趣事。聊天中,大家发现这个社会愈加时尚现代,但是一些记忆中的场景仍让人回味。就这样在七嘴八舌的聊天中,李晓辉边聊边写。回家后,他用了三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就完成了这首歌的曲子。加上填词,仅一天时间。录好后放在网上,受到了许多网友的追捧。
他说:“这首歌,有一种对年少时光的怀旧情绪,目前的各种潮流科技产品,不是拉近,而是疏远了人和人的距离!”《茶馆》这首歌展示着一帮80后在相互倾诉并缅怀那已经逝去的一起打闹的“快乐时光”。透过茶馆这个符号,传递一些对老成都的美好回忆。
李晓辉表示,他其实是音乐零基础,不懂乐理,甚至连谱都不识,编曲全靠电脑音乐制作软件。然而,本着对成都文化的热爱,从2009年至今,他创作了五六十首说唱歌曲。
城市
为说唱学会成都方言
李晓辉是个爱喝茶的人,平时在公司办公室里经常泡功夫茶喝,去茶馆里喝茶的时间倒很少,一般都是朋友聚会才去。相较于咖啡馆和一些比较洋气的水吧,他和朋友更喜欢去老茶馆,“那样的感觉才最巴适。”他一脸享受的表情。
“我虽然能说一口地道的成都话,但其实我的父母却不是四川人,只是因工作调动来到这里,而我从小在成都长大。成都话是跟身边的朋友学的。”他说:“我爱这座城市,更要保护这座城市的传统文化。方言本来就是一方水土的文化结晶。再者,说唱这个艺术形式来自街头,一定带着地域性的特点,而且国内已经出现很多方言类的说唱歌曲,我不是跟风只是喜欢这种表达方式,这也是对于家乡和回忆的一种情怀抒发吧!”
功夫
坚持到底的文化传承
当记者走进他的武馆,李晓辉自豪地介绍道,“其实我的主业是教功夫,这是我坚持开办了12年的武馆。”时至今日,随着他的能力和年龄增长,他正式将武馆转型成为一家专注于青少年传统文化培养的文化传播机构。12年里,他已经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学习功夫的孩子。如今当年他最早的一批学员已经有了孩子,他们想把下一代也送到这里学习。“武德,这是我教授功夫的核心。学习功夫,恃强凌弱绝对不行。要仁义,修身养性以助人为乐。”李晓辉严肃地说。
现在武馆的学员最小的4岁多,最大的已经步入不惑之年。目前李晓辉的说唱音乐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某些小孩平时特别爱说话,家长们就希望让我带着他们一起练习说唱。”对此,李晓辉每周会布置一项作业——把自己经历的事情用四句押韵的话描述出来,其中大多都是关于成都的题材,让孩子们学习记录这座城市。
他说:“拓山流,是功夫,也是音乐,是艺术,更是一种坚持到底的态度!我只是想在现在这个急躁的社会里,做点儿不急躁、慢工细活的事情出来。”
文化
用说唱传播蓉城
《茶馆》描述了80后一代对老成都的回忆,对他们童年时代的怀念。说起回忆,晓辉分享了两个记忆深刻的场景,“小时候最热闹的就是围观院子门口做爆米花的师傅了,等他那‘嘭’的一声巨响出来,我们这些小孩儿简直就跟过年一样高兴。还有关于送奶工的故事,本地的很多孩子都是喝这种鲜牛奶长大的,每天下午,准点一声‘怒吼’:‘牛奶’,院子里的人就陆陆续续地出来打奶了。” 说起这些,他温暖地笑起来。
李晓辉表示,新的城市建设应结合充满底蕴的城市文化根基。因为只有一个有情怀有人文更有高楼大厦的地方,才说得上是和世界接轨的地方。
关于说唱,李晓辉认为,目前音乐圈对地下说唱音乐关注还是太少。“说唱是一种充满活力的流行文化。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人了解成都这座有魅力的城市。”本报记者 牛兆力 摄影 彭戈
链接
《茶馆》歌词(节选)
坐把藤椅再披件褂褂儿,跷个二郎腿再品着盖碗儿泡的三花儿;
你到这儿,成都的茶馆儿要听相声儿,不如听听李老师教你咋样当个纯爷们儿;
转手糖饼儿,再去逮根丁丁猫儿,院坝头的娃儿晚上一起耍藏藏猫儿……
街边边儿,有拨小娃儿,都在等到吃勒个,勒个,嘭的一声爆米花儿;
冷淡杯儿,烧烤摊摊儿,听到最多的就是,诶,老板儿,再来二两猪拱嘴儿;
成都哥老倌都在茶馆儿头转,打敲敲儿,喝三花儿,手头还dia个鸟笼笼儿;
穿背心儿,脚踏一双低调的GUCCI拖鞋儿,吃着街边边两块钱一碗的豆花儿……
老成都的故事都在茶馆头上演,老成都的曲艺想要听只有我们这儿干;
李老师的评书世界都喜欢,地道的成都方言跟你说点儿记忆头的片段……
原标题:李晓辉用一首成都方言说唱歌曲《茶馆》告诉你:成都的生活 巴适得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