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热议成都科学城建设

2016-03-10 07:10   来源: 成都日报   编辑: 董乐   责任编辑: 马兰

位于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的成都科学城,规划了以大数据为核心的互联网产业、设计研发、产业孵化、创新转化园等产业用地,并配套了一系列高端服务用地。作为创新研发产业功能起步区,这里将被打造成为吸引央企、跨国公司科研中心和知名高校院所的集聚地。从开建之日起,这里就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和提请大会审查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强化创新引领作用,启动一批新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国家科学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成都科学城的建设能不能赶上这缕春风,率全国之先进行布局?又会有什么动作?“成都具备建好国家级科学、技术创新中心的条件和优势。”“推进成都科学城科学建设,将为四川乃至中国西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代表们纷纷热议成都科学城的建设。

借鉴硅谷经验 打造成都科学城

“成都科学城的打造应该有长远规划,争取在科学城内布局国家科学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的想法很好。”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原子分子纳米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李家明为这个建议点赞。

“对四川和成都而言,在成都科学城打造国家科学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可以说是具备天时地利的条件。”李家明说,“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成都是整个西部的重要节点,对引进国际高端产业将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成都还拥有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上游科研人员非常活跃,现有科教资源优势明显;再加上当地政府的积极推进建设,随着科学城逐步建成,具有极高附加值的项目会陆续进驻,朝着各自的科研目标前进。

“硅谷的成功经验尤其值得成都研究和借鉴。”李家明分析道,硅谷附近也有斯坦福等世界知名高校,聚集了众多高科技人才,良好的科研氛围和人才基础对于科学中心和创新中心建设而言都是必须拥有的基础。“希望国家、省、市都能集中力量建好成都科学城,办好这件大事。”

校地共建研究院 转化创新成果

在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看来,作为天府新区的一个重大项目,成都科学城应该有建设国家科学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的目标和计划。“一个国家级的新区建设,需要有高级别的创新中心支撑。”谢和平说,打造高端国际化“双创”平台不是简单的创新创业空间,而是要整合国际优质的创新创业资源和高端人才,吸引和汇聚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500强企业的优质资源,打造“创新创业国际版”。

“目前,四川大学正在与成都市校市共建一个‘3+3’国际创新创业学院(研究院)。”谢和平介绍说,“3+3”就是“三校+三地”——“三校”是川大、牛津和匹兹堡大学,“三地”是英国的牛津、美国的匹兹堡和中国的成都,通过“3+3”来整合各方的创新优势资源和高端人才,面向全球吸引优秀人才来创新创业。

“四川大学也正在制定科技成果转化行动计划,并已与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共建拟投资近4亿的国际创新转化研究院,将以川大为平台,联合牛津、剑桥等世界名校,转化全国高端的创新成果。”谢和平说。

【成都行动】

争取将成都科学城纳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历来就高度重视成都科学城建设。规划建设成都科学城是四川、成都顺应全球经济科技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客观选择,也是四川、成都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打造四川创新驱动第一平台的重大举措。”天府新区成都党工委相关工作人员说,成都天府新区直管区正积极争取将成都科学城纳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覆盖范围,促进创新型企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增强辐射带动作用。

依托成都科学城

提升天府新区科创实力

“我们正在努力推进成都科学城建设国家级重大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促使一批前沿性的国家重大科学装置和相关科研项目、数据中心等布局成都科学城,全面提升天府新区的科技创新综合实力。”相关负责人说,天府新区通过在成都科学城打造国内领先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比如将区域性的知识产权交易平台等与成都科学城统筹布局紧密结合,以提升西部地区的技术创新、技术转化的引领和辐射带动能力,在四川形成创新引领发展新格局,为四川乃至中国西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把成都科学城

建成创新驱动策源地

“围绕成都科学城重点发展科技产业领域,天府新区还将着力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研发机构等创新创业资源,着力引进一批技术前沿、具有引领带动性的科技型龙头企业及项目,着力引进培育一批‘高精尖特’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从而把成都科学城建成带动全省、辐射西部、面向全国的创新驱动策源地。”相关负责人说,在完善创新创业服务环境方面,天府新区将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服务机构管理,完善对企业“管家式”的全创新产业链服务;在充分利用成都市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的同时,将科学统筹、引进建设一批投融资、技术转移、科技咨询、知识产权、检测、认证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及机构,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本报北京电 记者 王伶雅 王李科

原标题:建好成都科学城 为创新驱动提供有力支撑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