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专题稿源  »  正文

慈善法草案:除救助本人及近亲 个人发起募捐属违法(2)

2016-03-10 08:16   来源: 成都商报   编辑: 董乐   责任编辑: 马兰

扩大公募主体

“符合公募条件的组织,要申请取得公募资格”

慈善法草案对慈善组织的公开募捐资格也做了规定,目前可以开展募捐的组织主要是红十字会、公募基金会,包括中华慈善总会、地方设立的慈善组织,私募基金会不能开展公募活动。

按照草案设计,实际扩大了公开募捐的主体范围,为做慈善的主体扩容,将来符合法律规定公开募捐条件的组织,它要去申请都可以取得公开募捐的资格。

据阚珂介绍,长期从事扶弱济困呼吁募捐的媒体将受到慈善法的限制,只能呼吁不能再搞公开募捐了。“什么叫新闻报道、什么叫发布慈善信息?这也得有界定。”阚珂分析称,比如某一个人现在得了疾病需要大家捐赠,他有难处了,媒体报道出这件事是可以的,但是媒体要呼吁社会把钱捐给他或者捐给媒体再转交给他,按照草案的规定是不可以的,因为遇到了问题媒体也担不了责。 如果募捐里面有欺诈,法律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要追究治安管理处罚责任。所以今后对媒体怎么发布慈善信息恰当,法工委也一直在研究,大家本都是一片好心意,但是容易在这上面出问题。

区分求助、相济、公募

“本人、家属、近亲的呼吁应该看成个人求助”

草案规定,有公开募捐资格的公益组织可以采取网络募捐,并规定了网上募捐的程序和流程。个人则不能搞网上募捐,也不能通过微信朋友圈进行公开募捐。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慈善法律中心执行主任黎颖露称,而如果是为了救助本人及近亲属以外的他人在网络上发起的个人募捐,属于非法募捐,则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法律出台后,无论是不是公众人物,只要以个人名义发起募捐,都属于违法行为。

“现在的朋友圈太大了,一个圈套一个圈,目前的考虑是不能这样做(不能通过朋友圈募捐)。”阚珂分析称,比如说一个生病孩子的父亲在网络或者微信朋友圈为他发布求助信息,可以视为个人求助,不会视为公开募捐而被禁止。按照慈善法草案的立法宗旨,本人、家属、家庭成员、近亲属的呼吁应该都可以看成个人求助,但是朋友呼吁募捐则要分具体情况、具体考量。比如说一个大学生,在班级内为同学募捐,大家给他捐钱没有问题,这带有相济性质,类似非公募,这个没有问题。但如果面向社会,恐怕就有问题了,是一个公开募捐的方式。

企业做慈善免更多税

“对企业的优惠又增加了新的规定”

慈善法草案对企业的优惠又增加了新的规定,据介绍,现在企业所得税法第9条规定,企业捐赠的数额在当年企业利润12%以内的,减免企业所得税。比如捐了100万,100万没有超过利润的12%,就免25万的税,税率是25%,那25万就不需要交了。

在此基础上,草案又增加了规定,即企业慈善捐助支出超过法律规定的,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的部分允许结转以后三年内再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就是原来扣12%,今年捐了利润的36%,我今年扣12%,明年可以继续扣12%,后年还可以扣,扣三年,原来捐了36%,有12%抵税了,还有没有抵税的可以继续抵,鼓励企业更多捐助。

慈善工作者设收入上限

“坐头等舱、住高级酒店、修豪华办公室等,都不合适”

据介绍,立法专家们在立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意识,就是对慈善组织及工作人员的限制性规定,慈善组织应按法定比例使用善款,慈善组织工作人员应设定收入上限。

阚珂分析称,慈善机构的工作人员本身并不是做慈善的,而是拿工薪的工作,但慈善组织的钱是社会公众的,所以对他要有约束。按照草案的规定,慈善组织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不能超过当地当年平均工资水平的两倍。

慈善工作本身具有公益性,因此慈善组织的工资、福利水平不能高,慈善组织不能搞豪华的享受,比如坐飞机头等舱、高铁商务座,住高级酒店、修建豪华办公室等,这些都不合适。

原标题:全面解码草案 除救助本人及近亲,个人发起募捐属违法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