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创新创业
2015年成绩
新增科技型企业11032家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7858亿元
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62%
专利申请量77538件同比 近20% 列副省级城市第二位
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29791件同比 35% 列副省级城市第三位
2016年目标
力争实现全社会R&D经费投入增长15%以上
新培育科技型企业超1万家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8000亿元以上
年专利申请量达到85000件以上
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
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面积600万平方米以上
创新创业载体面积1600万平方米以上
充分释放全社会创业创新潜能。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提高实体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一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政策推广到全国,再建设一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区,建设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二是发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集众智汇众力的乘数效应。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构建大中小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创客多方协同的新型创业创新机制。——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成都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总体思路
坚定“一个目标”
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
打通“两个通道”
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和军民深度融合创新通道
扭住“三大抓手”
“创业天府”行动计划、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科学城
实施“四大战略”
知识产权、人才发展、金融支撑、开放合作
强化“五大保障”
组织、政策、法治、服务和舆论
建设创业载体
今年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20家
3月19日,位于成都高新区天府五街的菁蓉国际广场正式建成启用。该广场总占地面积95亩,总建筑面积25.6万平方米。
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15年成都打造了蓉创茶馆、明堂创意中心等55家众创空间,成立了成都市众创空间联盟,有21家众创空间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体系。通过“转、改、建”打造特色载体,菁蓉小镇、菁蓉国际广场、菁蓉创客中心、磨子桥创新创业街区、环交大智慧城等众创空间引领区、集聚区加快形成。同时,引进创业家、光谷咖啡、36氪等10余家新型孵化器落户。全市创新创业载体达到193家,总面积达1503万平方米,其中,科技企业孵化器121家,面积达430万平米,初步形成“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梯级孵化体系。
预计今年我市将新增创新创业载体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20家。成都晚报记者从成都高新区了解到,菁蓉国际广场已引进18家国内知名新型孵化器,如3W咖啡、赛伯乐投资集团、阿里百川和深圳创展谷等。成都高新区还将加快完善菁蓉国际广场1号楼的“双创”服务中心,力争今年6月30日前将服务中心建成集政务大厅、开放式工位、第三方创服机构及咖啡厅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B2G服务中心,成为国内一流的“双创”要素资源汇聚点、集群地。
打造创业品牌
今年举办“菁蓉汇”活动100场以上
同样是3月19日,一场“创业天府·菁蓉汇”主体活动在菁蓉国际广场举行,来自国内外的创业者、创投机构、创新创业载体、科研院所等近500人将现场挤爆,而这样的火爆场面自去年2月以来几乎每个月都在成都上演。今年第三场主体活动“菁蓉汇·电子商务专场”将于明日在郫县举行。
记者从市科技局了解到,2015年成都启动实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初步形成“菁蓉汇”主体活动及训练营、创享会、创业大赛“1+3”创新创业活动体系。举办“菁蓉汇”主体活动15场,创享会、训练营、蓉漂茶叙等系列活动近100场,300余家创投机构、6000余家企业及团队、30多万人(次)参与,项目获意向投资超100亿元。另外,成都成功举办了全国首个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达成全球创新创业“成都共识”,2686个创业项目参加交易,109个项目实现交易总额53.2亿元,打响了“创业之城”的城市品牌。
今年,成都将打造“创业天府”行动计划2.0版,进一步提升城市“双创”品牌。今年6月将举办“2016中国·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力争将其打造成“国际化、国家级、成都牌、永久性”全球创新创业年度盛会。同时,促进各区域、各领域举办“菁蓉汇”系列活动100场以上,走进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以及韩国、以色列等国。力争做到主体活动每月一次,系列活动每周一次;各众创空间项目路演活动每周一次,股权投资活动天天开展。
引入重点项目
西部创新第一城“实景图”渐显
3月11日,北京,一项与成都相关的签约仪式在位于中关村的中科院物理所进行。成都与中科院成都分院将共建中科院成都分院新园区,新园区选址成都科学城,占地约520亩。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积极对接国家重大科技战略目标,同时结合成都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集聚创新创业人才4000余人,建设具有世界一流学术水平、特色鲜明、面向国内外开放的国家级科学研究基地、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新技术创新创业基地。
正在加紧建设的成都科学城将被打造成创新驱动的核心源头和政产学研结合的对接平台,目标直指“西部创新第一城”。随着各个在建项目陆续完工以及新项目引入落地,一幅蕴含无限创新研发活力的“实景图”逐渐呈现。据了解,今年我市将加快成都科学城建设,推动清华大学新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西部中心、诺基亚全球技术中心、中铁轨道研发设计中心、中国电信天府云计算中心等已签约项目加快建设。今年成都天府新区将力争引进培育各类创新型企业400家以上,集聚创新型人才2000人以上,各类创新创业载体面积达50万平方米以上,聚集创新要素平台30家以上。
专家建议
借鉴硅谷经验
建设科学中心和创新中心
清华大学原子分子纳米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李家明认为,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成都作为整个西部的重要节点,对引进国际高端产业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成都还拥有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科研人员非常活跃,现有科教资源优势明显,相信通过努力,具有极高附加值的项目会陆续进驻成都。
“硅谷的成功经验尤其值得成都研究和借鉴。”李家明分析,硅谷附近有斯坦福等世界知名高校,聚集了众多高科技人才,良好的科研氛围和人才基础对成都正在建设的科学中心和创新中心而言都是必须拥有的。 成都晚报记者 黄海英 白茹
原标题:创新驱动 今年将新增科技企业超1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