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锦城学院参加职称外语考试的考生。
3月26日上午9点,一年一度的职称外语考试开考。考场内,考生田先生向四周瞄了一眼,发现他所在的考室缺考人数达到了一半。“这些人弃考,难道与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的新政有关?”
据了解,当天我省职称外语考试的考生应考人数近七万,缺考上 万 人 ,缺 考 率 达16.6%。
考生
28人的考场只来了11人
26日上午8点半,四川职称外语考试资阳某考场,田先生走进考场后,发现考生很稀松。
“难道看到报纸上说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大家都弃考了?”田先生考的是职称外语综合B级,题不太难,他早早答完试卷,临近交卷时,他再次观察了一番,发现有超过一半的考生没来,28人的考场,缺考人数达17人。
成都市省直考点集中了职称外语小语种的考试,考务人员也发现一些教室比去年空。
一位弃考者告诉记者,他在达州工作,平时忙于工作没足够时间复习,担心考不过,索性放弃。
“外地考生非常不容易,要赶车来成都,为了不迟到,只有提前一天到,还要住宿吃饭,花费不小。”他说,看到媒体报道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他最关注的就是“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这一条。他也不后悔放弃本次考试,“假设明后年我评高级职称时,政策落地不再需要考试了呢?”
数据
应考人数近七万 上万人缺考
据了解,3月26日进行的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古汉语、医古文、藏语文考试,全省各市(州)共设19个考区(包括省直考区,仅甘孜、阿坝两地未设考区),考点59个,考室2347间,应考人数近七万,缺考上万人,缺考率达16.6%。
在评审职称时,职称外语、计算机和论文只是评价一个人业务水平和科研水平的几大维度之一,此外,评审专家还要考量申报者的业绩和贡献等维度,最终给出一个综合评价。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施杰提交了一份《关于职称考试(公共科目)改革的建议》的提案。当时,华西都市报对此进行了独家深度报道,并邀请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朱佳木和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对其进行了讨论。
今年,我省将对自然科学研究、建筑工程、水利工程、农业技术、文化艺术、会计、律师、公证员八大系列专业技术人才出台新的评价标准和条件。
声音
基层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还要考
如此多人弃考,职称外语是不是都不用再考了?
省人社厅表示,不作统一要求,不代表都不做要求,而是要根据区域、层级、行业等情况进行区别对待。在我省,对于职称外语的要求并没有一刀切,也存在一些优惠政策,不过,这些优惠政策面向的是在基层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
一位专家认为,对于基层之外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可能还是会对外语有所要求。至于是否会作要求,作何要求,要看具体行业的主管部门的意见。
考生故事
英语成“拦路虎”
有5个省级一等奖 20年还是中级职称
3月26日的考场里,坐着一位儒雅的考生,白发悄悄从黑发里钻出来,暴露了他的年纪。李国(化名)今年49岁,已是第三次步入职称外语的考场。第一次,他考了53分,离及格线仅一步之遥;第二年,他的岁数增了一岁,分数却降了10分。今年,他继续奔跑在考职称外语的路上。
“连续战斗3年,老婆经常笑我这么大年纪还天天背单词,也埋怨我不陪她出去玩儿。”李国说,“我的年龄很尴尬,离免考还差6年,等不起。”他是一家报纸的资深评论员,没有职称不好意思。
每次与同行交流时,职称都是他心中的痛。谈专业,别人都对他竖大拇指。因为他从业20年,获得过全国晚报赵超构新闻奖一等奖,5次四川省好新闻一等奖,还是人民日报评的十佳评论员。
但谈到职称,他就会黯然神伤。中级职称证书在他身上揣了整整20年。为了评上高级职称,从2014年起,他就开始了不抛弃不放弃的努力。
渐渐的,他发现,自己在学习职称外语上花费了太多时间,不利于提高业务水平。
他说,搞评论工作,需要评论员多搞社会调查、多阅读中央省市文件和学术文章。“备战职称外语,精力花在那一头多了,花在这一头的自然就少了。”他认为,新闻工作者的本分是做好新闻采访与编辑工作,属于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除非是搞国际新闻采访和编辑工作,大量的新闻从业者不需要用到外语。
“即使因工作需要使用外语,可以请翻译啊!”他说,社会在向前发展,社会分工也越来越细,没有必要花大量时间与精力在考职称外语上,而是应该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否则,就有点本末倒置了。华西都市报记者席秦岭摄影报道
原标题:职称外语开考 四川万人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