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稿源  »  正文

温暖的记忆放飞的梦想——芦山的三个镜头(2)

2016-04-19 16:45   来源: 人民网   编辑: 曾俊菠   责任编辑: 马兰

【镜头二】白伙新村:返乡创业 重建家园

通过产业联盟、乡村旅游建设,白伙新村同周边的社区已紧密相连。(朱虹 摄)

白伙新村位于震中龙门乡青龙场村。

灾后农民住得怎么样?生产开展得怎么样?当年,在青龙场村集中安置点,习总书记沿着通道同住在帐篷里的群众交谈。群众告诉总书记,地震发生后,农民都及时得到救助,现在吃住都没有问题,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到帐篷住。总书记听后说,得知你们房屋倒塌,群众生命财产受到很大损失,我和你们一样心痛。现在,看到你们得到比较妥善的安置,我又感到很宽慰。

如今,这里按照“小组团、院落式、田园化、生态型”建设理念,依托龙门古镇现代生态产业园区,以连片砖木结构住房建设为主体,以发展特色农家旅游联盟为带动,打造成了独具川西民居特色风情的示范新村。

“更像一个公园!房前屋后栽满绿树花草,村落之间有绿带和长廊,远山环抱。”走进白伙新村聚居点,游客张先生对眼前的美景赞不绝口。在假期,这里像张先生一样点赞的人更多。

有客人来农家乐吃饭,王艳和儿子在厨房忙个不停。(朱虹 摄)

在聚居点看见的第一家农家乐是王艳家的。42岁的王艳曾在成都打工多年,是三年前那场地震促使她回乡,开起了农家乐和客栈。

王艳说,当年自己在成都工作、儿子在雅安读书,“地震的发生,让我突然意识到,陪伴在孩子和老人身边的时间太少。幸好,现在一家人又能在一起了。”

“双休日的客人最多,里里外外全坐满了。”采访时赶上有客人来吃饭,王艳在厨房里叮嘱儿子,“晖儿,整快点,莫让客人等久喽。”

农家乐的生意越做越好,王艳想为餐馆建一个网站。(朱虹 摄)

农家乐的生意越做越好,王艳想着为餐馆建一个网站,“不仅给店里做广告,我还要做导游。在这个网站上,你能看见当地什么好吃,什么季节最美,什么住所最划算。”王艳说,白伙新村已不再是单一的聚居点,通过产业联盟、乡村旅游建设,同周边的社区已紧密相连。

“猕猴桃基地、有机蔬菜、景观荷塘,建成后的农业观光园将把农业生产、田园观光、采摘体验融为一体。”王艳笑呵呵地说,有了这些产业,村里返乡的人已越来越多。

白伙新村的老百姓,脸上流露着平静的幸福。(朱虹 摄)

【镜头三】武静的“家”:安置往事 历历在目

“黑书记”武静和她的丈夫。(朱虹 摄)

“3年我们共审核了16类合同、3321份,提出修改意见16188条,全县大项目380个、子项目1075个,节省资金4000多万元。”眼前这位记忆力惊人的女子叫武静,是芦山县重建办项目推进与质量监督组副组长。

三年前的5月21日,武静终身难忘。她回忆说,当天,习总书记来到芦山县体育馆安置点慰问受灾群众时,赞扬了武静担任书记的安置点临时党委,还风趣地说她晒成了“黑书记”。

武静舍不得丢掉的文件夹里,有灾后安置工作记录。(朱虹 摄)

2013年12月,本该退休的武静被返聘回重建办。如今,近三年过去,她和丈夫还住在体育馆的临时安置点。

这里就是她的家,唯一的衣柜是地震后从受灾的房子里搬来的。电脑桌边的地上,堆着一摞舍不得丢掉的文件夹,里面有安置工作的部分记录。现在绕着体育馆走一圈,哪个位置曾安置过哪家人,家里的基本状况是什么,武静仍历历在目。

安置点发生过很多故事,有人在这里办喜事,孩子们长大了。(朱虹 摄)

武静说,安置点发生了很多故事,有人在这里办喜事,有的孩子长大了。看着所有的群众都安置好,她很开心。但心中也有愧疚,丈夫打趣道:“工作上她什么都记得,就是不记得好久没给我做过饭了。”

想念父母和孙子的时候,武静就看看手机里的照片。(朱虹 摄)

“父亲97岁、母亲85岁,照顾他们的责任落在了其他兄弟姐妹身上。孙子出生后,我也没时间帮忙带,想他们了就看看手机里的照片。”武静说,等把组织交代的工作都做完了,就回到家人身边。

原标题:[组图]温暖的记忆放飞的梦想——芦山的三个镜头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