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谁来拔管?脑死亡下的器官移植亟待法律明确

2016-04-22 07:24   来源: 成都商报   编辑: 曾俊菠   责任编辑: 史建婷

目前关于“脑死亡”没有进行立法,脑死亡不能等同于死亡,所以不能开具死亡证明。一般心跳、呼吸停止才能开具死亡证明,脑死亡状态下的病人进入手术室后,会停止呼吸机及药物,心跳逐步停止后,才会进行器官获取。

省医院器官移植协调员:

解决的关键是第三方承认既定事实

对于“脑死亡”,目前尚无法律进行规定,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脑死亡”也并非等同于死亡,医学上的死亡证明也采用心脏停止跳动、呼吸停止作为标准。

省医院器官移植协调员薛女士表示,目前关于“脑死亡”没有进行立法,脑死亡不能等同于死亡,所以不能开具死亡证明。一般心跳、呼吸停止才能开具死亡证明,脑死亡状态下的病人进入手术室后,会停止呼吸机及药物,心跳逐步停止后,才会进行器官获取。

医学上对“脑死亡”判定有严格的检测和依据,薛女士表示脑死亡的评估有一系列检测,比如病人脑部CT状况、是否还能自主呼吸、瞳孔有无散大、有无反射等,这些数据能表明病人是否达到临床上的脑死亡状态。此外,如果病人情况稳定,医院会为病人进行脑死亡判定报告,通过脑电图等仪器客观反映病人脑部的情况。

对于“脑死亡”状态下进行捐赠,薛女士说脑死亡不同于植物人,它不可逆,没有任何医疗手段能够使其恢复,只能通过医疗仪器设备维持心脏跳动和呼吸。但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不舍得亲人离开,只要亲人心脏仍在跳动就愿意相信他仍然活着,下不了决心“拔管”。社会对“脑死亡”的接受程度有待进一步更新。现在已有很多国家采用脑死亡的判定标准。她说,从心死亡到脑死亡是一种观念上的转变,同时也关系着器官捐赠的发展,关系着怎么能让更多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下去。

薛女士介绍,自己从事器官移植协调员三年多,交通事故的病人进行捐献占绝大部分,其中也遇到家属顾虑后续赔偿的情况。“解决的关键就是让第三方承认一个既定事实,是因为病人死亡才有器官捐献,而不是捐献导致死亡。”她说,器官捐献征得家属同意后,他们会联系第三方如肇事方、工地等,家属、警方等一起坐下来,告知第三方有器官捐献意愿,认定病人死亡是因事故造成,这个既定事实确立下来后,器官移植工作就可以进行。薛女士说,目前为止他们通过多方沟通的解决办法,还没出现过问题。器官资源一直很稀缺,希望能以立法的形式保护器官捐献。

背景链接

脑死亡标准立法仍在路上

据《光明日报》报道,我国对于脑死亡有一个提高和统一认识的过程。

1986年6月在南京召开的“心肺脑复苏座谈会”上,与会医学专家倡议并草拟了我国第一个《脑死亡诊断标准》(草案)。

1988年,上海有关学科的专家围绕拟议中的上海市脑死亡诊断标准进行了研讨。

1999年5月,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和中华医学杂志编委会在武汉召开“全国器官移植法律问题专家研讨会”,与会专家提出《器官移植法》(草案)和《脑死亡标准及实施办法》(草案)。对于这两个草案,卫生部医政司一位官员曾向媒体表示,死亡标准的确定关系到人的基本权利,步入立法程序还有相当复杂的工作要做。

4月10日,在广元一工地工作的小伙李林(化名)从高处坠落,疑似脑死亡,随后其父母及亲人作出一个决定:准备无偿捐献他的器官来救助更多人。但在咨询律师意见后,李林的家属发现,孩子虽然没有自主呼吸,但仍有稳定心跳,并未被医院出具死亡证明,家属想要捐献器官要先拔掉李林的呼吸机,但“拔管”这个举动或触及刑法。对于李林家人的担忧和疑惑,昨日成都商报记者咨询了多位国内法学界专家进行解答。

1

是否死亡应由医院判断

若病人“没有死” 家属就无权“拔管”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授阮齐林认为,这个主要涉及对“死亡”的定义,还是要看医学专家的判断和认定。因为故意杀人罪的认定,杀害的是有生命的人,如果是已死亡的人就不存在杀人的问题。在人生命的法律标准上,其中一个标准就是传统的心跳停止,这是传统的关于死亡的标准,第二是脑电波变成直线,脑死亡认为人的生命已经不可逆转了,如果医院采用脑死说,认为人已经死亡,这个人的生命已经不可逆了,解除掉这个人身上的医疗设施就没有任何问题。

对于国内的“拔管”脑死亡患者,曾有人因此被判触犯刑法的案例,重要的并非“拔管”与否,而是需按照死亡标准,来判断这个人死亡与否。

此事件中,李林是在工地上摔伤,必须拿到死亡证明后才能获得工地方的死亡赔偿,家属担心,如果李林心脏未停跳,家属就拔管进行器官移植的话,工地方是否会以故意杀人罪对其提起刑事诉讼。阮教授认为,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这就要求家属不能擅自做主“拔管”或提出拔管要求,必须由医生来做出小伙是否死亡的这个判断。由医院诊断到底此人是否死亡,如果医生没有决定,医院不开死亡证明,就意味着病人“没有死”,家属当然没有权利“拔管”,终止他人生命。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授洪道德认为,家属在拿不到死亡证明的前提下,只是在代替无神智意识的伤者,表达出想要捐献器官的意向。至于何时要进行捐献的“手术”,这是应该由医院来进行判定的,家属不可能表达出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决定捐赠的意愿,这个法律风险不在于家属,有关方面还应对家属的善意和善心表达充分赞许。

另外,这个人是否死亡的判断,洪教授认为,这同样是应由医院来做出判定的,什么时候拔管,应由医院决定,这是纯粹的医学行为。对于国内曾有家属“拔管”被刑事追责的案件,洪教授强调这是一个医学问题,具体能不能拔管,不是家属的感情问题,而是一个医学问题。这是一条生命,并非直系亲属就可决定生死,活还是死的标准是由医学做出的判定,有其严谨的程序。

原标题:谁来拔管?脑死亡下的器官移植亟待法律明确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

成信大,温暖尽在生活细节!

“成都善·平凡之善——寻找身边的成都温度”2020城市公益宣传系列活动之“‘......[详细]

什么是沉浸式投影技术?

沉浸式投影是通过光的衍射原理来记录、再现物体原本状态的一种3D图像展示技术......[详细]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