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私家车的日益增多,除了带来道路的拥堵,停车难的问题已经成为了有车一族最为头痛的问题:每每开车到的繁华商圈购物,停车位就让车主找得团团转。在老小区里面,邻里之间经常为了抢车位而发生争执。
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于近日开展了“交通出行专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市民认为老旧院落的“停车难”问题最突出。数据表明多达86.20%的受访市民认为老旧院落的“停车难”问题最突出。
小区停车难
或应增加夜间临停?
而在分析“停车难”原因时,多达93.20%的受访市民认为是“旧小区,车位规划不够 ”,受访市民认为小区“停车难”的其他原因还有:小区附近未规划停车场,无处停车(50.70%);停车费过高,开发商自主定价权高(25.80%);小区周围新建停车场,但没有用于解决附近居停车问题(23.40%);物管管理不到位,车辆乱停放(21.90%)。老旧院落由于修建初期缺乏规划,造成停车位不够,针对此现状,部分小区附近虽然修建了停车场用于解决相关问题,但是由于定价偏高,造成停车场“空置”车位较多,并没有达到解决附近居民“停车难”问题的初衷,因此,政府应该对这类停车场给予一定的补贴,降低相关停车费用,调查中,受访者表示200-300元/月的停车费是较容易接受的。同时,还应该开辟更多的道路允许老旧院落居民在夜间临时停放,对于一些交投公司未设点的路段,如果居民有停车需求,可划设停车线,交由当地街办或社区进行“属地化管理”,按照相关规定收取停车费,所得收入用于支付日常管理费用,提高道路使用效率。
部分拥堵节点因交通设计和管理所致
当然拥堵问题也困扰着成都车主。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于近日选取了市民反映拥堵较严重的几个节点进行定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部分拥堵节点的形成是由于交通设计、管理不合理。
市民反映在机场路辅道盐道街外国语学校门前的绕城跨线桥入口处,以前有条匝道可以在桥下掉头转弯,后来被混凝土桩封闭,搞成收费停车场,结果四条车道全部汇入一条道上桥,成为机场路最严重的“肠梗阻”,附近市民强烈要求拆除收费停车场,允许桥下掉头转弯;拆除部分绿化带(桩),拓宽上桥路面,加宽跨线桥,打通机场路的交通节点;而在大件路石羊场绕城跨线桥,去年大件路全线加宽,唯独跨线桥没有加宽,造成跨线桥拥堵不堪。
推进道路改造和桥梁建设,是治理成都交通拥堵的有效方法,也是当前群众迫切希望早日上马的惠民工程。针对城区现有部分道路不堪重负,时常出现交通拥堵的现象,政府应该充分听取市民呼声,加快推进路网改造和桥梁建设,合理利用现有道路,改造不合理路桥结构,加强科学管理,对缓解瓶颈路段的交通拥堵有较大作用,是“治堵良方”。
成都市民希望大力推进“P+R”停车场模式
P+R(ParkandRide),是指停车换乘,P+R停车场即换乘停车场,目前在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中已不鲜见。有了P+R停车场后,市民可以早上驾车停进停车场,然后去换乘公共交通抵达工作单位。P+R的出行方式,既减少了道路拥堵时间,又节省了油费。
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于近日开展了“交通出行专项调查”。多达70.90%的受访市民认为“在大型公交终点站、地铁终点站附近新建社会低价停车场”是改善成都交通拥堵状况的最优措施,希望政府大力推进建设。市民认为P+R这种出行方式不但能减缓城内交通压力,为个人出行节约时间,而且还能减少大气污染,节约能源。
对于P+R停车场模式,成都其实早有实践,但由于土地规划、管理服务等问题,进展一直缓慢,效果并不显著。成都调查队表示,政府应该加快此类停车场的建设速度,特别是对于一些已经规划好的停车场,相关部门要主动协调,尽早核准相关手续,保证停车场按时保质完成建设,满足市民的停车换乘需求。同时,还可根据人流量、出行距离等实际情况,在非人口集中居住区附近的地铁站、公交站尽可能多修大型社会低价停车场,把P+R停车场模式推广到三环外大型公交终点站,在公交终点站附近也可新建大型低价社会停车场,方便市民换乘公交车。
“对地铁站和公交站附近新建的社会停车场要统一定价、统一管理,可按时段实行低价甚至免费政策,鼓励市民换乘地铁或公交车进城,对于停车场经营成本的缺口可由地铁、公交运营收入或地铁商铺、公交车车身广告、财政补贴等多种形式予以弥补,避免停车场乱收费、管理混乱等情况的发生,保证停车场的正常运营。”
华西都市报客户端记者 杨尚智
原标题:成都8成市民认为老旧院落停车难 应加速P+R停车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