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稿源  »  正文

深化农村改革探新路 四川南充“三问三答”

2016-04-28 08:17   来源: 人民网   编辑: 申海娟   责任编辑: 史建婷

人民网成都4月27日电 地处嘉陵江流域的四川省南充市,属于典型的传统农业大市。近年来,该市大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破解了田怎么种、地怎么流转、农民如何增收等现实难题。

通过多个乡村试点成功,南充市探索出一条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由村委会牵头,成立农机专合组织,农民将土地入股变成股民。大面积荒芜的土地复耕了,老弱病残的基本口粮有保障了;把土地流转给对农业有感情和有实力的企业,农民变成工人,产业有序发展,农民增收了,村子和谐了。

据统计,截止2015年底,南充全市共有农机专业合作社117个,作业面积97.7万亩,解决撂荒14.04万亩,实现农民人均增收1万元;全市共有耕地450多万亩,土地流转158万亩。

问题: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瓶颈在哪?

求解:开展农村真实情况大调查

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在哪里?为找出答案,2015年年初,南充市农委开展了一次为期15天的蹲点入户,深入9个县(区)、10个乡镇,覆盖127个村,对全市农村真实情况进行大调查。

“我们分成3个组,在农村和老百姓同吃同住,重点了解农村人口、住房、土地、收入、教育、基础设施等基本情况。”南充市委农工委主任陈圣伦说。

此次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南充市外出务工人口占51.5%,留在村里60岁以上占居住在村人口的41.7%;土地撂荒占比32%;住房闲置占比22.5%;98%的村集体经济形同空壳,除村“两委”活动室外,没有集体资产资金。村级债务较重,平均约30多万元,个别村甚至高达近200万元。

根据此次调查报告,南充农业农村面临“三化”和“五难”问题。“三化”即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和农田荒芜化;“五难”即农地确权难、农业融资难、土地流转难、政策性保险难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难。

报告同时还指出,南充市“三农”工作存在“五差”:基层重视程度差、“三农”资金投入力度差、农业服务能力差、基础配套设施差和扶贫精准度差。

问题:土地谁来种?

求解: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针对全市农业农村现状的调研结果,南充市委、市政府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制定了一系列发展战略。

土地谁来种?由村委会牵头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实行整村推进连片发展。这样的模式在南充多个乡村试点成功。

羊角嘴村距离蓬安县城28公里,与南部县和顺庆区交界,相对偏远落后,是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后享受红利较为典型的行政村。

“我们村共有人口856人,常年在家的劳动力只有65人,其中60岁以上的就有55人。地多人少,耕种实在无能为力。”村支书何政军说,2014年前,全村747亩耕地荒芜了三分之二,那时群众意见大,村委班子也缺乏生气。

2014年1月,羊角嘴村成立了“腾飞农机专业合作社”,由村委会主任担任合作社社长(不拿工资),凡是因外出务工无人耕种的土地,均参与入股。合作社还免费为村里“五保户”收种。仅一年时间,全村就复耕荒地240多亩。

何政军说,农业专业合作社实现了种子、农药和技术的标准化统一管理,大幅度降低了风险。相比以前传统的耕作模式,每亩土地增收150多斤,人均增收150多元。荒芜的土地复耕了,弱势群体的基本口粮得到解决,近年羊角嘴村无一人上访。

在蓬安县巨龙镇,镇政府通过多次召开村民大会进行讨论,将全镇分成四个片区,推行“羊角嘴”模式。“附近很多人都说,村还是那个村,地还是那块地,但村民们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镇长李玉新如是说。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南充已成气候。

今年43岁的胡德富,是南部县碾盘乡旱拱桥村村民,曾在县城经营建材生意6年,2014年回村“托管”了村里的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全村荒芜的856亩土地全部复耕,还开荒120多亩山地用来种植经济作物。

“未来,让周围的村学习‘旱拱桥模式’,把更多的荒地绿起来。”旱拱桥村村主任兼农机专业合作社社长胡德富说。

同样,嘉陵区大通镇三木桥村,2013年成立了裕丰种植专业合作社。

“我自己流转了2546亩,还给别人代管了2002亩,我们现在每年种植的田地共4500亩,现有社员406人。”合作社负责人蒲泽全说,他是一个地道的农民,对土地很有感情。早在2010年,蒲泽全看到家里很多土地荒芜,觉得很心痛,便“捡”了100多亩进行耕种,后来得到政府在项目上的支持,便成立了合作社。

如今,蒲泽全的耕种范围已经涉及6个村,解决了以前60%的荒芜土地,还为转业军人、“五保户”和老弱病残等免费耕种。合作社每年盈利100多万元,优质水稻已经注册了商标,产品深加工后进入高端市场销售。

“像这样的合作社在嘉陵区已经有15个,今年政府将投入拖拉机无人驾驶、植保机无人驾驶和太阳能提灌站等项目。”嘉陵区农业局农业机械化发展股股长李正波说。

深化农村改革,创新是首要。“我们在创新上,重点扶持家庭农场,引导返乡农民工、大学生和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民,发展以规模种养为主的家庭农场。”陈圣伦说。

据介绍,建立健全职业农民、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认证、管理、服务的办法和政策支持体系等,南充已进入实质性阶段。

问题:土地如何流转?

求解:创新生产经营模式

土地如何流转?让对农业有感情和有资金实力的人来经营。

溪头镇金华村,是高坪区规划建设的“百万亩农业产业园区”,从前很多荒芜的土地,如今一片生机勃勃。

金华村村民邓勇,在外从事建筑业多年,4年前回村流转了1.1万亩土地,成立了本味农业有限公司投资种养业,迄今共计投入6000多万元,无贷款和外债。

“我主要种柑橘和养猪,做观光农业和体验农业相结合,把产品变成礼品。”邓勇说,刚开始改良品种挖掉原来的老柑橘树,就给村民赔付了168万,而园区规划设计费也花了120万元。

邓勇认为,要搞好农业,首先要思考和解决的是村民的利益问题,然后就是如何调动老百姓积极性的问题。

今年,邓勇要办“橙花节”和“采果节”,想通过办节把城里人带过来,让村民们发展农家乐,大家一起致富。“未来目标是2018年进入资本市场,让村民变成上市公司的股东。”邓勇说。

为推进本位农业尽早上市,高坪区正在全区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所有权和承包权的确权、确股工作。

顺庆区搬罾镇的青山湖,成为南充市民最热衷的游玩地之一,实现了农民整体增收;西充的双凤、南部的八尔湖、阆中的天宫院等,将土地流转给有实力的企业,打造出一道道靓丽的乡村旅游美景......如何破解土地流转,南充已经探索出经验,且成效初现。

在土地流转导向上,南充的做法是:鼓励农民自愿互换或合并承包地、林地,同步稳妥开展农户承包地有偿退出试点,引导土地规范有序流转。

“先是要建好平台,全力推进农村承包土地实测实确,建立健全以县级为中枢、乡级为平台、村为网点的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和监测体系。”陈圣伦说。

在创新方式上,南充着力推广土地股份合作、土地托管、订单生产等生产经营模式,支持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发展。

今年,南充市率先提出要建立全市农业大数据,创新对农业农村的管理,破解“产品怎么销”瓶颈。“只有精准的掌握农业农村的实际情况,才能更有效地制定出农业发展的政策和机制。”陈圣伦认为,利用互联网建立农业大数据将发挥重要作用。 

(王军)

原标题:深化农村改革探新路 四川南充“三问三答”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