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员工微信收到“领导”指令 被骗400多万元

2016-06-03 07:19   来源: 华西都市报   编辑: 肖凌霄   责任编辑: 史建婷

2016年4月,受害人李某通过微信接到企业负责人转款的指令,后分多次转款到指定账户400多万元,后发现被骗。

6月2日,省公安厅公布了我省近期高发的10类通讯诈骗案件类型,除了传统的“冒充”手法外,淘宝刷信誉、网上购物“退款”、购车退税等针对中青年人群的新型通讯网络诈骗也悄然蔓延。

警方数据

我省网络诈骗形势严峻

每周案发400起群众损失上千万

据省公安厅通报,2015年11月1日以来,全省公安机关共破获通讯网络诈骗案件132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02名,为群众挽回损失1500万元。同时,缴获“伪基站”设备67套,“黑广播”设备76套。截至2016年5月12日,反诈中心接警总量1699件,冻结资金2600万元,拦截涉案电话84个,关停本省涉案电话号码156个。攀枝花、广元、自贡等地也相继建立了反诈骗中心。

但是,我省通讯网络诈骗形势仍然严峻。四川省公安厅刑侦局侦查二处副处长李文德介绍,根据统计,全省每周发通讯网络诈骗案件400-500起,每周损失金额1000万元-1500万元。通过近期发案情况看,犯罪分子不断翻新作案手法,通过发短信、打电话、发木马链接等方式,不断变换“诈骗剧本”,并精心钻研通讯、金融知识,通过木马病毒、改号软件等方式,充分利用手机银行、网上银行、ATM和第三方支付平台转账的漏洞,实施非接触诈骗,犯罪智能化程度高。受骗者以女性和中老年人居多,受骗人中不乏高学历、高智商、高收入的白领或者大学生,最新骗术频频对准年轻人。

李文德介绍,前期,公安机关对通讯网络诈骗犯罪梳理出48种作案手法。通过对近期发案进行梳理分析,发现犯罪类型较为集中,冒充“公检法”犯罪有所减少,主要集中在冒充熟人诈骗,盗用QQ、微信诈骗,网络购物诈骗,以购车退税、发放补贴等名义诈骗等10类犯罪。

案例解析

10 类诈骗近期高发

遇到这些情况,你得多个心眼!

传统类

1 冒充领导诈骗

案例:2015年9月4日,受害人谭某接到电话,对方自称是公司的总监,以送礼请客为由要其直接转款到指定账户。谭某转了18000元到该指定账户后,发现被骗。

民警评析:不法分子通过不正当途径获知政府部门或企业领导的姓名、办公室电话等个人信息,假冒领导等打电话、发短信,以推销书籍、纪念币、请客吃饭、送礼等为由,让受害人先支付费用到指定银行账户,实施诈骗活动。接到此类电话后,不要提前报出领导姓氏,向任何人汇款之前,务必亲自拨打自己手机上留存的对方电话,向对方核实有无汇款要求。

2 冒充亲戚朋友诈骗

案例:2015年10月10日,宋某接到一个自称其弟弟的人的电话,称自己摩托车撞人了,需要钱做手术。宋某被骗11000元。民警评析:此类受害群体主要为外出务工者的家属,因在外务工,以车祸、嫖娼被抓等为由实施诈骗。接到此类电话后要仔细核实,辨别真伪。

3 冒充武警购买工程物资

案例:2016年4月,黄某报案称,其接到自称是某地消防支队队长的电话,要其帮助购买军用床,被对方以交纳订金为由,诈骗30000元。

民警评析:诈骗分子预先设计连环圈套,受害人多为做生意且容易受到诱惑的人。应核实对方身份后再打款,不能贪图小利落入圈套。

4 “中奖”诈骗

案例:2015年1月,受害人韩某手机收到短信,称其获得“奔跑吧兄弟”栏目组二等奖,登录领奖网站查询验证领奖。于是韩某登录了网站,填写了个人信息,给网站上的客服电话打电话,之后,对方以交纳公证款、手续费等名义,诈骗韩某2万元。

民警评析:犯罪嫌疑人以网络短消息或“伪基站”群发短信方式发送节目中奖诈骗信息,并提供虚假网址和客户服务等信息资料,以缴纳手续费、保证金、个人所得税等名目为由,步步套牢骗取受害人汇款。

5 盗取QQ、微信诈骗

案例:2016年4月,受害人李某通过微信接到企业负责人转款的指令,后分多次转款到指定账户400多万元,后发现被骗。

民警评析:企业财务人员、出国留学人员的父母是此类犯罪的主要对象。要谨防点击来历不明的文件,防止QQ、微信被盗。尽量不要将QQ联系人备注为“爸爸”、“妈妈”、“张总”等。一旦犯罪分子窃取QQ,从你备注的信息很容易分析出这些联系人和你的关系。汇款之前务必向收款人电话确认,勿轻信QQ、微信聊天信息。

新类型

1 以购车退税、残疾人补贴等名义诈骗

案例:2015年3月,胡某接到电话称发放残疾人补贴,让其到银行ATM上操作,其到自动取款机上按照对方操作被转走现金1.2万元。民警评析:犯罪嫌疑人通过非法途径获取受害人信息,精准选择目标作案,骗得被害人信任,谎称有购车退税、住房补贴、教育补贴、残疾人补贴,要受害人前往银行办理,然后利用被害人不熟悉银行ATM机转账业务的操作,电话操作将被害人卡内现金转走。因此提醒市民,接到“发放补贴”的电话,要核实对方身份,同时注意保护个人信息。

2 办理高额透支信用卡诈骗

案例:2016年3月,方某在网上看到办理高额信用卡信息后,与对方主动联系办理了一张50万元额度信用卡,先后以手续工本费、风险交易费等名义被骗71800元。民警评析:犯罪分子通过群发短信、网上设置网页等方式,诱使受害人上钩,随即实施诈骗。通常犯罪分子办理并邮寄给受害人一张无法使用的信用卡,后以激活、提高信用度、交滞纳金等名义诈骗;或以帮助提高透支额度为由,要受害人提供卡号、身份证号和手机号。

对此,切勿轻信网上办理的大额透支信用卡,勿轻信收到的办理大额透支信用卡信息,更不可按照对方提示在银行ATM机上操作。

3 淘宝刷信誉诈骗

案例:2016年4月,李某在网上找兼职刷信誉,后和对方QQ联系,对方让在网上购买联通充值卡,交纳本金和佣金,李某用支付宝购买了价值1368元的充值卡,后对方没有返还本金和佣金。民警评析:作案对象主要选择在网上购物的年轻人,想通过简单的赚钱方式吸引受害者上当。

4 手机植入木马病毒盗刷银行卡

案例:2016年2月,刘某报称:其收到95533短信,说可以积分兑换现金,下面还有一个网址,后登录网址在网页上面的输入了本人身份证号码、银行号码、银行卡密码和验证码后,卡上的9743元钱被转走。民警评析:不法分子利用“伪基站”,冒充95533客服发送积分兑换现金的诈骗短信,并在短信中内置一个钓鱼网址。

5 网上购物“退款”诈骗

案例:2016年1月,李某在淘宝网购买一件衣服,但迟迟不见发货,几天后收到一个客服电话说订单出现问题,须退款后再购买。李某就按对方提供的所谓的退款网址,按网站提示将自己的银行账号、密码、身份信息、手机验证码等输入后,被诈骗5010元。

民警评析:嫌疑人先行在淘宝网等购物平台窃取受害人信息及订单详情后实施诈骗。市民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提高安全意识。

华西都市报记者李天宇

原标题:接到“领导”微信指令 员工被骗转账400万元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