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人员现场检查相关设备
如何“火眼金睛”识别不正规“微整形”?
“国家对于医疗美容的监管很严,对于机构人员资质、药品设施、消毒隔离等条件都有相关要求。”赵霖提醒,“求美者”在接受医疗美容服务之前,自己也要慎重地“层层把关”,明智选择。
选择之前看广告
正规医疗广告内容不能利用广告代言人作推荐、证明,不能有表示安全性、有效性的断言等,而非法“微整形”常常只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上大肆广告,大量采用以往求美者的照片做宣传、保证“100%有效”、“永久保持”等,甚至请以往成功求美者现身说法,面对这种诱惑,消费者应该保持清醒头脑,不要盲目相信冲动消费。
进门之前看机构
“微整形”既然属于医疗美容,就应当在正规医疗机构开展,机构应当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且要有核准登记的“美容外科”等诊疗科目,开展的具体项目还要经过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备案登记。而不少非法“微整形”场所是普通生活美容院、酒店房间,甚至私人住宅、写字楼、公寓楼等,显然不是正规医疗机构。因而,消费者进门前就要在心里打一个疑问了。
进门之后看人员
“微整形”操作人员首先应当是医师,要取得有效的《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执业证书》,尤其要说明的是,医疗美容实行主诊医师负责制,必须由美容主诊医师负责,或在其指导下实施。护理人员要取得有效的《护士执业证书》。目前微整形市场中存在大量无资质医生,如前段时间央视曝光的非法美容培训机构学员五天“出师”等。所以消费者在接受操作之前可以询问对方资质。
操作之前看药品
根据国家规定,在我国生产、销售的药品都必须要经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批准文号、生产批号,进口药品包装、标签必须以中文为主,且在外包装和说明书上要有注册证号,以上均可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网上查询。而“微整形”市场上充斥着大量全外文包装、没有批准文号的“药品”,往往是通过走私渠道获得,有的甚至是假冒伪劣药品,安全隐患极大。在注射前,消费者应当检查药品外包装是否规整、是否过期,是否有批准文号、生产批号、注册证号等,必要的话可以在网上查询,如果没有相关批号或者查询无果,趁药品注射之前“虎口脱险”,还犹未晚也。
完成之后留证据
如果消费者已经接受了相关服务,如何最大程度上保障自己的权益呢?这个时候就应当尽可能的收集有效证据,比如协议、服务清单、收费票据等,为维权提供证据支撑;同时尽快向属地卫生执法监督机构举报,并积极配合执法部门作出进一步查处;另外,涉及到公安机关职责的,求美者应该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尽可能挽回不必要的损失。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一些机构打着“保护消费者隐私”的幌子,不与消费者签订相关协议,也不留下文字记录,这种情况下,消费者一是要要求对方留下文字记录,二是可以采取拍照、摄影、录音等方式为自己留下维权依据。
赵霖强调,微整形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和具有行医资质的医生,才是规避风险的重要保障,切勿贪便宜选择不正规的美容院或者个体工作室,更不要在网上自行购买“三无”产品,以免对自身造成伤害。打击非法“微整形”任重道远,赵霖希望广大市民对卫监工作给予大力支持,提供相关线索。(记者 雷兹 摄影报道)
查获的医疗器械——激光治疗仪
执法人员发现的“备皮刀”
原标题:成都启动"微整形"打非行动 两分钟教你识别真假"微整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