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3四川人在重庆补办身份证
近日,成都人李女士来到重庆两江新区人和派出所户籍大厅,办理了异地身份证丢失补领业务。
李女士在重庆一家企业上班,前不久丢了身份证。“一想到要回成都补办我就头疼。”她说,就是坐高铁回成都,单程最快也要一个半小时,而且,往返车费要300多元。“关键是,公司最近忙,想请假都不一定请得到。”听朋友说起,李女士才知重庆开通了与四川省的身份证跨省异地受理工作,顿时解了燃眉之急。
据重庆市公安局治安总队介绍,作为全国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首批试点省市之一,重庆市于2015年12月试点启动了与四川省的身份证跨省异地受理工作,同时全面推行市内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工作。截至目前,重庆市共受理四川籍群众跨省异地申请3200多人次。四川省公安机关受理重庆籍居民身份证证件1427张,发证数量1258张。
看治水治霾
搁置30年的长征渠有望重启
“都30年了,幸亏没丢掉当年的资料。”随着《关于加强两省市合作共筑成渝城市群工作备忘录》(以下简称《备忘录》)的签署,横跨川渝的长征渠引水工程有望再度启动。从去年5月底开始,省水利厅规划计划处副处长田龙俊便一头扎进资料室,找到了前辈们制定的长征渠引水工程方案。
发黄的封面上,记录着岁月的印记。上世纪80年代,鉴于盆地东部、盆地南部、川南地区和渝西地区连年干旱,省水利厅赶制了一条跨区域引水方案:从洪雅县境内的青衣江干流引水,横跨眉山、乐山、内江、资阳、自贡、宜宾、泸州和重庆西部,沿途可灌溉耕地1400万亩,“比都江堰灌区还多了300多万亩。”由于工程绵延数百公里,项目被命名为“长征渠”。
不过,因为当时技术有限、资金和物力不足,工期一再延后。进入上世纪90年代,技术和资金问题得到解决时,重庆已升格为直辖市。在无法突破行政区域藩篱的情况下,长征渠建设方案被无限期封存。
如今,《备忘录》中提及建立重大引水、调水项目,田龙俊第一时间就想到了长征渠。与他一样,重庆方面也找出了当年的水文资料。田龙俊说,省水利厅已经和重庆方面约定:双方定期联系,在重新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全力推动长征渠项目重启。
兴奋的不只是田龙俊,对于四川水利、环保部门来说,困扰多年的跨区域江河防洪、水生态治理、大气污染防治等疑难杂症有望“痊愈”。
省防指相关负责人介绍,受地形影响,发源或流经四川的长江、嘉陵江、涪江、渠江等大江大河出川第一站就是重庆。此前双方水情、雨情和汛情交流,主要通过长江委、水利部或国家防总,“每次协调都要层层上报,一来二去,一两天就过去了,紧急时刻,耽搁一分钟就多一分危险。”因此,川渝两地经常出现“上游下雨,下游遭殃”的局面。
除长江水利委员会已建成的流域控制性水库群信息共享平台外,前述负责人说,经过十几天协商,川渝两地防汛部门已经初步达成进一步合作协议,“主要瞄准跨区域河流的流域调度和治理。”
需要川渝协作治理的不只是江河,还有大气。
端午节期间,省环保厅大气管理处负责人出了趟差——他带着成渝大气联防联控框架初稿找到了重庆市环保部门。短暂会商后,两地环保部门达成了合作意向:建立大气污染防治定期会商制度,巩固川渝大气执法联动机制。此外,双方还约定,两地科技、环保部门将联手成立“成渝地区大气污染防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共同开展大气科研,使川渝大气联合防治更有针对性。
原标题:未来5年成渝将建成8条城际铁路 总投资约96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