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专题稿源  »  正文

全球大银行争相扎根成都

2016-07-17 10:37   来源: 人民日报   编辑: 粱巍   责任编辑: 史建婷

在这座城市的市中心穿梭,走不了几公里就能看到一些耳熟能详的大银行,汇丰、渣打、花旗、友利……

在这座城市的市中心穿梭,走不了几公里就能看到一些耳熟能详的大银行,汇丰、渣打、花旗、苏格兰皇家、摩根大通、友利……这些银行来自各个大洲,在其本国都是数一数二的大银行。英语、韩语、泰语、粤语服务这里都有。

如果将视野拓展到金融范畴,则能看到富登、中航安盟等机构的身影,从银行到保险,从小额贷款到基金公司,都有外国企业参与,金融拼图“洋味十足”。

这座城市不是北京、上海或是广州,而是位居西南一隅的成都,这里现在有着16家外资银行,以及更多的保险、贷款和基金等外资机构,是整个西部地区金融机构种类最齐全、开放度最高的金融城市。这个西部内陆城市,缘何吸引这么多“高大上”的金融机构入驻?

外资金融机构的成都引力

跟着“小伙伴们”一起来成都

澳新银行进入成都的过程,是外资金融机构进入这座城市的一个缩影。

2010年,世界500强之一的澳新银行正式在成都设立了面向中国及亚太地区的营运服务中心。今年5月,澳新银行又正式在成都开设分行。就在这个分行的筹备期,澳大利亚于去年7月30日在成都开设了领事馆,四川航空也开通了成都直飞墨尔本的国际航线。当然,在澳新银行进入成都前,已有超过100家澳大利亚企业在川投资,且数字持续增长。而在分行成立之际,澳新银行的全球董事会也在成都召开。

一家外资银行的进入,通常都不是孤立的事件。

“我在抵达成都之前与澳大利亚政府官员及商界人士交谈过,我惊讶地发现,大量谈话都以‘成都见’作为结束语。”首位澳大利亚驻成都总领事郭南希女士总结说,越来越多的澳大利亚人希望与这个地区建立联系,行业则包括了建筑、金融服务、物流、制造生产、食品与酒业、旅游、教育和电影等。

“几乎所有香港的大地产商都来了成都,太多的港资企业在这里召唤我们,不得不来了。”恒生银行成都分行行长徐斌这样解释今年在成都设立分行的原因。

用时下流行的说法,其实这些港资大地产商都是恒生银行的“小伙伴”。道理很简单,它们之间在香港早已合作多年,形成了相互之间的信任和默契,企业有需求会首选恒生,而企业走到哪里,恒生也会跟到哪里。

既然“小伙伴们”都来了成都,恒生自然要来。用徐斌的话说,“银行是跟着企业走的,他们走到哪里对我们都是契机,都不需要向他们解释恒生是个什么样的银行,彼此间太熟悉了。”恒生还在筹备期时,就有不少客户开始找上门来。

“投资中国,首选西部;投资西部,首选成都。”许多产业正是看准了成都是西部财富的洼地,低风险且消费能力强,所以扎堆进入成都市场。徐斌告诉记者,他在国内很多城市都开展过业务,但是像九龙仓、和黄、新世界和嘉里等所有香港大地产商扎堆一个城市的情况,极少见到。

“外资银行都不是随便选地方设分行,而是随着产业发展进来的,同时又能带来产业的发展。”在成都市金融办负责人看来,嗅觉敏锐的银行,最知道哪个城市是值得去投资的。

同样的说法在韩国友利银行那里得到了验证,该行成都分行行长权昊东已到中国多年,汉语也基本达到正常交流的水准。他告诉本报记者,友利1992年进入中国市场,就是因为许多韩资企业前来中国投资,以及许多韩国侨民来中国工作、生活后产生了诸多需求。

外资金融机构的成都定力

这里让你来了就不想走

“我们感觉有些受宠若惊,当地政府真的太热情了。”曾在国内多个城市参与开设分行的徐斌对本报记者感叹,从筹备阶段起,成都市政府和该行所在的锦江区政府就一路开绿灯。“成都的政策环境是我所见过的最好的。”

成都市的金融人才近年来一直呈现“净流入”状态,许多人来了成都之后,喜欢上这座城市,从此在这里扎根。据成都市金融办掌握的信息,许多外资金融高端人才,在因工作调动等问题离开原公司后,都选择在成都另谋一份工作,不愿离开。为什么?就是因为成都让这些外资金融机构的人才“来了就喜欢”。

政府的支持,也与这种魅力密不可分。去年,成都市的金融增加值达893亿元,占到了整个GDP的9.8%,是不折不扣的支柱性产业。用成都市金融办负责人的话来说,“成都和金融机构之间想做的不是一锤子买卖”。

事实上,在如何吸引外资金融机构上,成都市也曾有过一番考虑。给落户成都的外资金融企业直接补贴几千万元,看上去是简单有效的方式,但是仔细考量之下,他们认为这样没法把市场做活,因此采取了在政策和市场环境上下工夫,追求长远利益而非短期吸引力的方式。

成都的诚意还体现在坚持了近16年的外商投资企业座谈会上,这个会议每个季度都会召开,每次成都市长都会参加,并且现场办公,“事先说好,讲成都有多好的就别来了,只要求提意见,解决他们的问题”。

这个座谈会的“威力”,不少企业都曾领教。在吸引了众多外资金融机构的成都金融城,副总经理罗云对记者说,这里遇到过唯一的一次比较大的“问题”就是拜座谈会所赐。因为一家外资银行投诉没有获得相应的优惠,金融城接到了市里很严肃的意见,罗云经过反复确认发现,该外资银行在成都金融城一街之隔处,而不在其管辖范围内。即便如此,金融城还是认真研究了银行的诉求,采取一企一策的办法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

到今天,每次谈起成都的“诚意”,富登还是忘不了入驻成都前的故事。

2008年4月,富登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韩定国计划到成都,和市金融办的负责人探讨公司落户事宜。可是事不凑巧,当天飞机晚点。就在韩定国对会面不抱希望时,金融办负责人听说了这件事,决定不能让远道而来的客人失望,于是在当晚与其见面,一番长谈后,许多细节性的实质成果达成,为几个月后正式落户成都打下了基础。

到现在,富登在中国已有30家分公司。它们在中国的迅速发展,也吸引了7家外资小额贷款公司到成都落户——这一数字放在全国,也是最多的。成都金融办负责人介绍,每一家新的小额贷款公司来成都前,都要到富登去看一看。用他们的话来说,“我们要听听富登的意见,看看他们的做法,因为他们说成都是个值得投资的城市”。

政策并不是虚的。在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进程中,成都的政策越来越有利于外资金融机构的发展,先后获得了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个人本外币特许兑换业务试点、移动电子商务金融科技服务创新试点资格等,例如,在跨境人民币结算上,外资银行就有着天然的多头优势,虽然今年时间才过半,成都市全年的任务都已经快完成了。

如今,成都市对积极推出创新举措的外资金融机构都有专门的支持政策,无论是服务方式还是产品的创新,都会获得鼓励。而新兴的互联网金融,更是敞开怀抱欢迎外资加入。

成都的位置,亦成为受访外资金融机构不断提及的优势。将分支机构设在这里,可以串起西部地区许多省份。许多受访者都承认,之所以将成都作为西部第一个设点的城市,就是因为这里连接着广阔的西部空间。

外资金融机构的成都动力

这里还是财富洼地

说起成都这座城市的好,成都人总说,在这里,有钱有有钱的活法,没钱有没钱的活法,都可以很开心。其实,外资金融机构在成都发展的动力,也颇得此间真传,投资大公司很有吸引力,投资中小企业同样利润不菲。

“成都的产业优势都不需要证明了,看看世界五百强有255家落户成都就知道,这里有着非常好的投资环境。”一位外资银行负责人告诉记者。

友利银行关注的则是成都和四川本地的中小企业。“我们发现这段时间民营企业发展很迅速,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但是对于民营中小企业的资源分配不是很均衡,它们比大企业的融资成本高很多。”权昊东说,只要企业的财务数据是真实的,发展战略比较明确,就可以给这些企业贷款,享受韩资企业的利率。

对中小企业的专注,在来自新加坡的富登信贷身上体现得更加明显。和传统的银行、保险等金融行业动辄上亿甚至几十亿的贷款额度不同,即使到了6年后的今天,富登的1.5万多笔贷款中,平均每笔贷款金额仅为37万元。

作为新型金融机构的一种,这家专注于小额信贷的新加坡淡马锡子公司,在2008年落户成都时,当地许多人还不清楚小额信贷到底是什么。

“我们的理念就是为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普通创业者服务。在中国,农村金融、尤其是西部农村金融属于整个金融体系中的薄弱环节,是制约中国西部农村地区发展的瓶颈,但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富登信贷副总经理黄蕾如是说。

“投资西部,首选成都。”在富登看来,成都的“引力”源自改革——2007年6月,成渝地区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于金融意义重大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都有很多创新做法可以先行先试,走在全国前列。同时,富登认为,成都作为中国西部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制高点,具有重要的辐射功能和示范效应。

一位投资者对本报记者直言,成都被称作财富洼地并非凭空产生的。在不少东部沿海地区遇到发展瓶颈的时候,这里的企业仍处于一个健康发展的状态,众多民营企业依靠内销而非依赖出口,这使得它们完全可以养活自己。

成都的产业基础有多好呢?该市金融办负责人透露,去年成都的GDP9109亿元,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名列第3位,而且经济可以辐射整个西部地区,市场腹地广阔。

恒生银行则瞄准了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契机。徐斌告诉记者,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在跨境交易上该行的优势可以最大化。在很多港资企业的跨境业务上,恒生可以帮这些企业做规划,降低在成都的融资成本。

与此同时,许多四川企业现在正在“走出去”,但这些雄心勃勃的企业在海外很难找到合适的服务平台,恒生希望借此机会引荐这些企业去香港,利用恒生在香港的优势帮助这些企业融资。

“我们不去跟本地银行竞争本地业务,而是希望在外向型业务上有所作为,这本来就是我们的优势。”徐斌告诉本报记者,外资银行将成为一个非常良性的补充。

外资金融机构的成都张力

340亿撬动5万亿市场

从规模来看,16家外资银行总资产“仅仅”超过340亿元,在成都市银行总量超过5万亿的版图中,占比极低。但数字并不能真实的反应外资银行对于成都市场的影响力。

在成都市金融办负责人看来,对于这16家银行的挑选,成都是经过精心考量的。不难发现,这些银行来自各个大洲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正因如此,其所涉及的业务领域各不相同,各自对于本国企业的支持,都是不可或缺的,而这种支持,也为成都的招商引资带来了诸多益处。

“我们在韩国的地位相当于中国的工商银行,都是具有国有背景的大银行,所以引入我们,对于吸引韩资企业进入这个市场是非常有帮助的。”在韩国友利银行成都分行行长权昊东看来,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外资金融机构的大批进入,还为本地银行的改革带来了契机。这些银行大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在管理方面有诸多可以借鉴之处。

例如,成都银行成功的引进了马来西亚丰隆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对方专门派了一名副董事长常驻成都,不仅引进了资金,还引进了管理经验。成都当地将这种模式称作“引资引智引技”。

当然,不少“初来乍到”的外资金融机构,尽管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很高声誉,在成都的发展也需要时间的磨砺。

在香港,恒生银行被不少市民亲切地称为“街坊银行”,以直接面对个人银行业务见长,但在成都发展的初期,这家分行还只能做公司银行业务,这样可以比较快见到投资的效果。徐斌坦言,个人储户需要很长的投资期才能看到回报,而打算长期在成都发展的恒生,将在集中资源打好底子后,逐渐地进入“老本行”。

而友利银行经过三年的蛰伏,在权昊东看来,马上就要迎来真正的爆发期。他对于成都的农业、川菜、软件园和汽车等,都表现出了浓郁的投资兴趣。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小额贷款公司,富登对中国市场依然看好。“在中国的快速增长中,诸如熟练技能的工人、勤奋的农民及个体工商业者等群体,还没有获得有效的金融服务。因此,我们在中国做小额信贷,不仅是看中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更是致力于通过金融服务模式的创新,弥补‘市场鸿沟’,‘为迫切需要的人服务’。” 富登信贷副总经理黄蕾说。

原标题:全球大银行争相扎根成都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